访问量:139482

供暖供热

  • 某住宅小区供热系统在调试阶段的问题分析

    侯思雨;孙永霞;刘琴;

    在北京某住宅项目供暖试运行中,热力公司根据其多年供暖经验,提出了“大流量、小温差”的供热需求,与原供暖系统设计的偏差较大。为确保用户的供暖需求,对比供热系统二次侧管网的设计参数和实际运行参数,验证了“大流量、小温差”的可行性。

    2024年S1期 v.54;No.42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空气源热泵冬季供热的机组选型及节能运行模式下的能耗分析

    黄朔;陈曦;袁华龙;杨洋;

    针对冬季不同室外温度及空气源热泵机组性能参数,提出了一种较为经济的设备选型方案,并根据实际项目运行经验提出了一种合理、节能、高效的设备冬季供暖节能运行模式。结果表明,合理的热泵选型需校核设备在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供热量,根据不同室外温度对热泵负荷和出水温度进行调控能起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2024年S1期 v.54;No.428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区域热网燃气吸收式热泵技术改造的应用分析

    时晓军;何彦顺;李京洲;张海龙;

    随着城镇化的进展集中供热面积迅速扩大,对于市政管网供热能力的扩容要求更强烈,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案是提高供回水温差和新建或改造调峰燃气锅炉。本文通过对现有燃气锅炉进行吸收式热泵技术改造,利用燃气热能驱动吸收式热泵回收利用烟气余热及一次热网回水热量,将燃气锅炉的■效率从24.04%提升至41.31%,显著扩大了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增设中继回水加压泵,缓解了热网压力与负荷需求之间的矛盾,将供暖季的电厂供热比重扩大至96.52%。

    2024年S1期 v.54;No.428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西宁T3航站楼冬季部分区域停航节能潜力探讨

    姚赪;杨春方;周敏;许安琪;

    在西部高原严寒、寒冷地区,机场类高大空间冬季供暖能耗巨大。对于此类地区的旅游城市,呈现冬夏季人员流量差异大特点。针对西部高原严寒、寒冷地区某旅游城市航站楼冬季供暖能耗高、客流量小的特点,提出冬季将客流量进行集中,部分区域进行物理分隔,维持5℃值班供暖温度。并将这种运行策略与18、12℃供暖温度进行比较,年耗热量分别减少了0.9万GJ与0.4万GJ;在经济效益方面,运行15年的总费用分别减少了900万元与390万元;在环境效益方面,碳排放减少了671 t/a与278 t/a。

    2024年S1期 v.54;No.428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供热系统分布式变频泵与传统设计方案对比

    王垂宁;冯涛;田柏秋;

    供热系统的水力失调,尤其是二次管网的水力失调,是导致供热系统冷热不均、能源浪费巨大的重要原因,也是至今仍然困扰本行业的最主要的问题。在每栋楼热力小室内设置分布式变频泵,代替传统的平衡阀和调节阀,通过泵变频调节满足热用户流量变化,保证每栋楼的流量均能满足供热需求,解决末端用户水力失调问题,同时通过泵的智能自调节手段,降低系统运行热耗、电耗。分布式变频泵能够根据小区入住率及负荷变化,通过泵的流量智能调节,真正实现供热系统按需供给、水利平衡、节能运行。

    2024年S1期 v.54;No.428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水力计算模型的校核方法与思路

    武政;

    随着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规模越来越大,供热准备期需要制定详细的生产运行方案,水力计算是供热可及性分析和运行工况模拟的必要手段。本文以供热行业常见的水力计算软件为例,结合使用经验,总结了普遍适用于水力计算软件模型的校核思路,提高了水力计算在实际运行中的适用性,以期更好地指导集中供热精细化调节,促进供热行业科学发展。

    2024年S1期 v.54;No.428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基于边缘计算的换热站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分析

    雷鹏;刘镓榕;王军;许焕斌;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发展集中供热对改善环境、节约能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智慧供热系统是改善供热系统中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重要手段。本文研究了边缘计算在换热站中的应用,并与以往传统换热站进行了对比,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为换热站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年S1期 v.54;No.428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集中供暖系统楼栋入口常见控制方式的水力平衡适用性分析

    李继来;田许诺;刘天宇;

    本文深入剖析了北京某老旧小区供暖系统改造工程的实施细节及其运行成效。在智慧供热这一宏观背景下,由于受到各种实际条件的限制,项目并未采用自动、电动、远程控制等先进的二次管网水力平衡控制手段。通过设置传统的静态水力平衡阀,并在科学计算、选型和调试的基础上,依然实现了良好的供暖效果,并大幅度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实现了供热系统改造目标。这一实践成果充分展示了静态水力平衡的合理应用与科学调试在集中供暖系统,尤其是老旧小区改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与实用价值。

    2024年S1期 v.54;No.428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基于数据驱动的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性能预测

    曹嘉琪;田彦法;周波;单宝琦;周世玉;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位于山东省的某公共建筑地源热泵系统,将系统实际运行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分别建立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和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PSO-BPNN)系统能效比预测模型。分析了预测值的预测误差评价指标,基于同一训练样本,BPNN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74%,PSO-BPNN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精度提高了13.74%。验证了PSO-BPNN模型相较于基本的BPNN模型在地源热泵系统性能预测方面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2024年S1期 v.54;No.428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分布式能源在北京动物园供暖中的应用前景

    王歆宇;张珊珊;

    随着动物饲养水平及精细度的提高,北京动物园各个动物展馆对供暖的需求也逐渐提升,介绍了动物展馆以单层建筑为主、功能分区鲜明、分布较为分散等特点,对典型的分布式能源方式在北京动物园供暖中的应用情境进行了分析讨论,说明了动物展馆应用分布式能源的优势与需要考虑的问题,提出了在动物展馆改造时合理利用分布式能源的建议。

    2024年S1期 v.54;No.428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某钢铁厂余热梯级回收用于城市清洁供热案例

    王力伟;陈曦;

    以国内某钢铁厂为例,调研了厂内可用于供热的余热资源,对余热资源进行识别分类,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对厂内余热资源深度挖潜,实现梯级利用,用于城市清洁供热。项目采用板式换热器的方式直接利用高炉冲渣水,供热量约为42 MW;然后将汽轮机进行高背压改造,利用蒸汽加热循环水,供热量为119 MW;最后采用吸收式热泵提取环冷水余热,总供热量为142 MW。通过将余热资源进行梯级利用,可以解决城市320万m~2的供暖面积。

    2024年S1期 v.54;No.428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供热系统二次网水力平衡调节浅析

    陈曦;黄朔;袁华龙;杨洋;崔世兵;孙元江;

    以某小区为例,针对小区存在的二次网水力失调,热用户室温冷热不均及热耗、电耗居高不下的问题,对小区二次网进行了节能改造,通过在单元分支管前安装静态平衡阀并进行水力平衡调节,有效降低了二次网水力失调程度,管网水力平衡改善程度超过50%,末端用户的供热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热力站内运行电耗也同步下降。对小区二次网设计提出合理建议,并对未来二次网调节新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

    2024年S1期 v.54;No.428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基于城市绿化生物质能资源现状的供暖及减碳潜力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杨若溪;王东宁;苏晓宁;宋晗;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扶持下,坚持农用优先、产业导向、多措并举,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使得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利用率达到86%以上。而城市绿化生物质在收集、加工、储存、运输、应用等方面都存在难点,导致无法体系化应用。本文针对西安市城市绿化生物质进行了资源总量估算并分析了其供暖及减碳潜力,结果显示城市绿化生物质能总量可观,其估算值为西安市年度供热量的1.94%,相当于430万m~2的住宅年度集中供热需求。

    2024年S1期 v.54;No.428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采用乙二醇溶液的工业供暖和制冷系统设计

    陈克强;王亮;王艳晓;

    乙二醇溶液的冰点低于0℃,可作为寒冷地区工业供暖和制冷系统的工质。本文首先介绍了乙二醇溶液的特点,包括冰点、比热容、黏度等物理性质与浓度的关系,以及溶液腐蚀性和毒性对设计的影响。然后,以某乙二醇溶液供暖系统为例,介绍了加热、补液及废液回收的系统设计,以及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最后,介绍了乙二醇溶液在制冷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对同类供暖和制冷系统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2024年S1期 v.54;No.428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城市集中供热运行调节及负荷预测分析

    张月;

    介绍了供热运行调节的原理,并以太原市某集中供热区域在2021—2022年供暖季的运行情况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的气象情况,分析了热负荷与室外温度的关系。根据热负荷与室外温度的变化关系,预测了下一供暖季该供热区域在初、末寒期和严寒期所需的热负荷,制定了详细的热网调节方案。

    2024年S1期 v.54;No.428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空调制冷

  • 变流量空调输配系统运行策略应用实践

    蒋海刚;吴以初;唐林峰;

    提出了一种变流量空调输配系统的能源节约控制策略。通过在线监测、设备运行操作流程优化和空调输配系统变流量运行参数动态调整等手段,实现了空调输配系统冷水循环系统间的协调运行。针对空调系统的末端负荷变化要求,运用了恒温差供回水温度保持控制策略,以进一步优化空调输配系统冷水泵的运行效率。实验对比验证了LF60123G-1A6RJH和LF60123G-158RJH水泵的运行效能变化,其在节能模式下效率提升约20%~22%。

    2024年S1期 v.54;No.428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超高层建筑高效机房节能控制策略研究

    杜珂;孙国志;姜尔超;陈琼;曹馨匀;

    为了提高超高层建筑空调系统部分负荷下的运行能效,提出了基于效率优先的冷水机组顺序控制策略,以充分利用变频磁悬浮冷水机组和离心式冷水机组在部分负荷下的高能效。与基于负荷的冷水机组控制策略相比,在20%~60%负荷率下,基于效率优先的冷水机组顺序控制策略可以节能6.1%~19.5%,综合制冷性能系数提高5.8%~17.0%,达到7.46~8.62;采用变冷水温度控制策略,系统总能耗降低8.5%~11.9%,冷水机组能耗降低10.6%~14.8%;采用变流量冷水系统,相比定流量冷水系统,冷却水系统节能41%~67%,冷水系统节能35%~62%。通过采用基于效率优先的冷水机组顺序控制策略,可以保证空调系统在部分负荷下的高效节能运行。

    2024年S1期 v.54;No.428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高精度温度控制实验室优化研究

    计豪丰;冯强;朱杰克;汤毅;

    为了解决某高精度温度控制实验室的室内温度波动幅度过大的问题,提出了3类优化设计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预测各方案所能达到的效果。3类方案分别通过降低空调送风温度的波动幅度、改善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优化风口的布置情况提高实验室的温度控制精度。结果表明降低送风温度波动幅度是减小室内温度波动幅度效果最明显的方案,而优化风口布置是提高室内温度均匀性的最佳方案。本研究可为有高精度温度控制要求建筑的建设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止回阀在暖通空调领域的选用原则及水力特性研究综述(一)——阻力特性

    朱春光;王朝晖;田喆;段焕丰;许健;

    止回阀作为一种防止倒流、保持压力、减少水锤危害的阀门,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领域,但在实际应用中,因缺少选型依据,时常导致止回阀的阻力损失差异巨大。本文从止回阀的分类及应用场景、止回阀的选用依据、止回阀的阻力特性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有关止回阀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梳理,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暖通空调领域止回阀的选用要点。这一综述将有助于本领域人员了解止回阀的特性,为止回阀的正确选型和应用提供依据。

    2024年S1期 v.54;No.428 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止回阀在暖通空调领域的选用原则及水力特性研究综述(二)——水锤及关断特性

    朱春光;王朝晖;田喆;段焕丰;许健;

    以《止回阀在暖通空调领域的选用原则及水力特性研究综述(一)——阻力特性》一文中对四类典型的止回阀的流动阻力特性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梳理了暖通空调系统中水锤相与止回阀的关系,四类止回阀的关断特性及稳定性。针对暖通空调系统中常见的管径不大于DN800,扬程不高于50 m、距离不大于2 km的循环闭式工艺子系统的止回阀选型给出建议。有助于该领域人员了解止回阀的关断特性,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2024年S1期 v.54;No.428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定频、变频及磁悬浮冷水机组部分负荷能效特征分析及选型条件建议

    关健;高轶伦;

    针对目前各冷水机组厂商为设计师提供的选型报告边界条件难统一、可比性较差的情况,基于多个项目冷源设计中不同类型、容量冷水机组选型结果,对多家冷水机组厂商提供的选型报告进行分类对比,在寻求共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冷水流量、温差,冷却水出水温度、流量等对于不同类型冷水机组能效比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建筑冷、热负荷特点和常见运行策略,给出了今后变频及磁悬浮冷水机组选型的边界条件建议。

    2024年S1期 v.54;No.428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CFD模拟回风设计对某展览厅气流组织的影响

    倪丹;龚波;杨方德;

    针对高大建筑人员活动区吹风感和空气品质问题,利用CFD技术对某展览厅制冷工况下气流组织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不同回风口高度和不同回风形式下的室内流场。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热负荷与空调送风条件下,采用中部和上部回风时室内人员活动区基本无吹风感、空气品质佳,与底部回风相比,中部和上部回风人员活动区风速均小于0.5 m/s,风速的不均匀系数分别降低8.52%、10.34%,排污效率分别提高7.48%、15.16%;展览厅采用不同的回风形式对人员活动区的空气品质影响较大,当采用混合式回风时室内空气品质最佳,与集中式、混合式回风相比,人员活动区风速的不均匀系数分别降低37.90%、26.34%,排污效率分别提高13.15%、6.92%。

    2024年S1期 v.54;No.428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风机盘管温度控制节能策略研究

    曾江华;

    风机盘管温度精确控制对环境舒适及集中空调系统节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目前风机盘管采用的基于设定温度正负偏差的区域温度控制策略,在不改变风机盘管、电动两通阀和控制器硬件配置条件下,提出一种新的温度控制策略,实现风机盘管从区域温度控制转换为基于设定温度的定点温度控制,有效提升了风机盘管空调区域的温度控制精度。

    2024年S1期 v.54;No.428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海外油气田地面工程暖通设计工作综述

    艾江慧;李懿宏;

    依据多年对海外油气田项目的设计经验,对暖通工作的相关内容、设备性能要求、设计关注要点及已建项目常用空调通风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

    2024年S1期 v.54;No.428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夏热冬暖地区某机场航站楼空调系统测试诊断与CFD模拟分析

    孟令然;张世栋;李林涛;董雷;何辉;陈明超;李浩;

    “十四五”期间,民用运输机场快速建设发展,航站楼作为其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在日常大量客流量情况下,保障室内整体舒适性成为重点。航站楼普遍为高大空间,空调风口布置受限,跨度大,气流组织复杂,如何避免气流组织问题,以及当出现局部效果问题时,如何确诊问题原因并进行相应空调系统改造成为难点。本文以夏热冬暖地区某机场航站楼空调系统问题诊断分析为例,采用现场测试结合数值模拟的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造建议,改造后室内温度分布均匀,局部最高温度下降了2.3℃。

    2024年S1期 v.54;No.428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北京某高层综合办公楼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全巍;雷博;马豫;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海淀区某高层综合办公楼的冷热源、空调及供暖、机械通风系统设计,办公标准层的风量计算,屋顶设备规划布置等内容。提出高端办公楼暖通系统的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2024年S1期 v.54;No.428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中国国家版本馆藏品库空调系统设计

    米忠;汤小京;刘建华;梁雪梅;刘慧丽;李晓冬;唐振文;张仕杰;王红;

    本文以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藏品库为例,围绕藏品库库内环境设计标准、库区分类方法及库区空调系统节能性3个方面分别论述。重点对纸质类库恒温恒湿空调的夏季除湿工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除湿过程中耦合产生的附加显冷量是高能耗的原因,应采用降低甚至消除再热需求的串联式温湿分控空调系统,并分析了该系统在该项目实际应用中所达到的效果。

    2024年S1期 v.54;No.428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夏热冬暖地区某室内球场建筑暖通空调设计

    董静建;

    本文以珠三角地区某室内球场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冷源方案的对比确定了集中空调系统的形式,并对室内球场空调风系统的选择、室内球场的气流组织等要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地区气候特征,通过合理配置系统,确立运行工况,在保证系统运行高效稳定的情况下,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024年S1期 v.54;No.428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某机场公务机楼高大空间区域集中空调系统设计与分析

    李建民;

    介绍了位于云南省某公务机楼集中空调系统的设计。通过对项目概况、室内外设计参数及空调系统冷热负荷和方案的介绍,为该类航站楼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参考。针对局部大空间大厅,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本次设计的气流组织效果。

    2024年S1期 v.54;No.428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3.5 kW房间空调器全年能源消耗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尚凯锋;廖四清;廖健生;阚望;曾令华;区永东;

    房间空调器是家庭中能耗最高的家用电器,提高其季节运行性能,对于居住建筑的节能降碳,推动“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3.5 kW变频房间空调器实测数据,针对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5个工况点(简称5点法)和7个工况点(简称7点法)的计算方法,对APF随各工况的制冷(热)能力与制冷(热)消耗功率的变化曲线和权重分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提高APF的技术策略。结果表明:采用5点法时,应重点提升中间制冷、额定制热和中间制热工况能力,重点降低中间制冷、额定制冷、中间制热工况功率;采用7点法时,应重点提升额定制热、额定制冷、中间制热能力,重点降低额定制冷和低温中间制冷工况的功率;另外,采用7点法时,中间制冷工况功率权重为正值且占比较大,此处为GB 21455—2019《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比限定值及能效比等级》关于APF计算方法存在的漏洞,亟待优化。

    2024年S1期 v.54;No.428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成都某商务区集中能源站方案对比分析

    王晓瑜;

    城市建筑领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城市建筑领域不断地降能耗、提能效。集中能源站的规划发展为建筑领域低碳发展提供了路径。本文以成都某商务区为例,综合考虑能源利用效率、系统经济性、地区限定政策等因素,对集中能源站不同供能方案的经济性及环境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能源站选址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2024年S1期 v.54;No.428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北京某地块超高层项目暖通空调设计

    韩蕊;张扬;

    介绍了某公寓和阿里中心望京B座2栋超高层建筑的工程概况、冷热源、空调水系统竖向分区、空调和供暖方式及空气净化等内容;提出了一种室内燃气管道事故通风设计方案。

    2024年S1期 v.54;No.428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青岛某项目地下车库防结露系统设计

    李继照;孙雪;

    介绍了青岛地区某项目地下车库防结露系统设计。详细分析了地下车库产生结露的原因及解决思路;重点介绍了防结露系统设计计算,并选取某防火分区进行了除湿量计算及除湿机组选型。归纳总结了该项目防结露系统产生的经济效益等。

    2024年S1期 v.54;No.428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SJG 142—2023《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能效评价标准》解读

    易检长;任中俊;何影;

    本文从SJG 142—2023《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能效评价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原则出发,详细介绍了标准的主要内容及框架结构,重点对标准的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分级及评价方法进行了解读与分析,以及与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对比情况。标准规范了深圳市集中空调系统能效评价,有利于提高深圳市集中空调系统运行能效水平,促进深圳市建筑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2024年S1期 v.54;No.428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某项目泳池空调及节能减碳分析

    李晅;黄生云;夏超;汪茂海;李增财;吴运良;高源杰;

    结合某项目对泳池的空调和节能减碳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泳池房间的湿负荷为该项目同等房间面积的办公湿负荷的260%,泳池房间湿负荷大,泳池空调主要目的是除湿;2)泳池房间和周围房间冬季室内设计温度差异较大,内围护结构之间的传热负荷约占房间热负荷的13%,应给予计算;3)除湿热泵空调和夏季一次回风全空气空调空气处理过程相比,系统冷负荷可减少约5%;4)定义了综合COP=(制冷量+回收热量)÷输入电量,除湿热泵空调的综合COP最高可达7.6;5)该项目除湿热泵空调加热时长16.5 h最优,相较于加热时长12.0 h,节能率和减碳率均达14%,相较于加热时长24.0 h,节能率和减碳率均达16%;6)相较于空气源热泵制冷除湿+空气源热泵加热(兼其他生活热水热源)方案,除湿热泵空调方案节能率和减碳率均约为50%;7)暖通空调设计应综合考虑,采取有利于节能减碳的技术方案和运行方案。本文可供其他类型工程进行泳池空调设计时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华东地区某办公类建筑夏季室内热舒适度分析

    施强;

    在带有敞开式中庭的高大空间建筑中,合理的气流组织是影响通风制冷效果的关键,其设计要求与其他结构的建筑有所不同,必须重视“烟囱效应”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带有中庭的建筑的夏季工况进行建模仿真,发现中庭的透明围护结构和房间内送回风口空间位置的布置对室内温度有很大影响,从而引起室内热舒适度低于正常水准。

    2024年S1期 v.54;No.428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地源热泵与低环温空气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的应用研究

    苏晓峰;符竹舟;全巍;

    在“双碳”背景下,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空调冷热源逐渐成为主流技术方案。以北京某中小学校建筑为例,结合本工程的负荷特点,对其空调冷热源系统所采用的地源热泵和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双能源耦合供能的系统形式进行了技术分析,提出地源热泵系统应尽可能多地承担建筑冷负荷;对于全年土壤吸、放热失衡的问题,提出增加空气源热泵运行时长的解决方案,并制定可实施的系统运行策略。通过对2种制热运行工况的对比分析,得出在满足土壤热平衡的前提下,空气源热泵系统在供暖部分负荷率35%以下或者65%以上开机运行,对整个空调冷热源系统的总电耗影响不大的结论,其系统综合制热COP值可达4.5。

    2024年S1期 v.54;No.428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办公建筑中高大空间空调系统设计及实测分析

    沈彬彬;

    通过对某办公建筑中高大空间空调系统设计的研究,介绍了常见办公建筑中高大空间的空调系统形式,阐述了高大空间分层空调的概念和分层空调负荷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某项目空调设计案例的实地测试和数据分析,对分层空调系统的理论方法进行印证,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航站楼局部舒适性问题诊断分析

    杨鑫;牛利敏;周拓;李林涛;杨茜;

    航站楼局部舒适性是影响机场高品质服务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航站楼功能及空调系统配置特点,结合典型航站楼空调系统运行、调适、诊断经验,对局部舒适性问题的潜在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诊断的方法和思路,应用典型案例对具体问题的诊断过程、结果及寻求解决方案方法进行了描述,总结了诊断应注意的问题,对航站楼及大体量建筑局部舒适性问题诊断提供了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联式空调与集中空调系统在某超高层建筑中的联合应用

    赵霖;

    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在超高层建筑中分散式的多联式空调系统与集中空调系统的结合使用情况,介绍了多联式空调系统内外分区方案,并根据气流解析结果分析了高层建筑多联式空调室外机摆放问题。

    2024年S1期 v.54;No.428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通风防排烟

  • 超高层办公建筑开窗通风对室内热舒适与能耗的影响研究

    周敏;杨若溪;刘旭军;苏晓宁;吴宇贤;

    超高层建筑的供冷供热能耗居高不下,合理利用自然通风能够减小空调的运行时间与运行能耗。实测过程中发现,超高层办公建筑由于安全性与室外噪声的限制基本很少开窗。以西安地区为例,通过实测数据和热力学第一定律,使用MATLAB软件建模计算分析采用开窗通风方式或空调供冷供热方式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发现超高层建筑冬季过热问题非常明显,开窗或使用通风器时噪声过大,针对上述问题给出开窗建议。以西安市某超高层办公建筑的测试数据作为计算工况参考,并借助其验证本文结论,为设计提供实施性较强的指导。

    2024年S1期 v.54;No.428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某海底盾构隧道通风排烟方案探讨

    唐上明;

    以某海底盾构隧道工程为例,介绍了其通风排烟设计方案,尤其是通风排烟设计如何尽可能地兼顾降低工程投资的需求。

    2024年S1期 v.54;No.428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暖通系统在人防工程中的空气质量控制研究

    杨碎英;

    本研究聚焦于人防工程中暖通系统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和控制策略。通过分析暖通系统在人防环境下的特殊需求和挑战,探讨了空气质量控制的理论基础,包括污染物的来源、影响及净化技术的分类和原理。对物理过滤技术、化学吸附技术和生物技术在人防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评估了不同空气质量控制策略的效果,最后提出了暖通系统设计和运维的优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综合运用多种技术能有效提升人防工程中的空气质量,为类似环境的暖通系统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住宅电梯轿厢飞沫气溶胶扩散特性的模拟研究

    徐展飞;刘东旭;刘春元;卢彩苗;莫景然;肖伟;

    住宅电梯轿厢空间小且人员密集,是病毒传播扩散的危险场所。本文采用CFD方法针对进风口形式和人员站位,对某住宅电梯10 s内飞沫气溶胶的扩散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飞沫气溶胶的空间扩散特征、浓度分布特征和速度矢量特征。结果表明,后侧进风气流旋涡数量随时间减少,边角进风气流旋涡位置随时间上移。当人员站位为四周分布时,后侧进风气溶胶运动轨迹呈“L”型,边角进风气溶胶空间分布呈“T”型;当人员站位为并排分布时,后侧进风气溶胶集中在人员两侧区域,边角进风集中于人员中间区域。模拟结果可为住宅电梯内病毒的预防与通风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17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某超高层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分析

    魏明华;杨玲;张晓;牟宣;

    以成都某高489 m的办公楼为例,介绍了首层大堂的排烟系统设计、提高防排烟系统安全性的措施、标准办公楼层排烟及补风系统的合理设置、核心筒外电梯井的防烟措施。

    2024年S1期 v.54;No.428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Pyrosim探究宿舍楼排烟系统在火灾中的作用

    李淼;田力;

    为了研究排烟系统在火灾中的作用,为宿舍楼的消防系统设计提供辅助依据,以某宿舍楼为例,利用Pyrosim对宿舍楼3种不同火灾工况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火灾过程中烟气的蔓延及温度、能见度、CO浓度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走道排烟系统的设置对着火房间内火灾发展基本不影响;挡烟垂壁能有效控制烟气的蔓延,对降低2#疏散楼梯口的烟气温度和CO浓度作用明显;机械排烟的开启对1#楼梯的作用不明显,但能有效控制烟气向2#楼梯的扩散。

    2024年S1期 v.54;No.428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人防工程中紧急情况下的通风系统响应与管理策略

    杨碎英;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防工程中通风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响应与管理策略。通过分析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对通风系统功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套有效的应对和管理机制。研究表明,在紧急情况下,通风系统的调整对于维持人防工程的安全和功能至关重要。通过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本文评估了不同通风系统响应策略的效果,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管理和决策建议,以提高人防工程在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和效率。

    2024年S1期 v.54;No.428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工业建筑

  • 危险化学品库通风设计施工图审查要点分析

    李春光;周文婷;

    危险化学品库通风设计在施工图审查中存在违反条文数量多、违反条文性质严重的问题。本文对国家标准规范中相应条文进行了重点分析,围绕通风系统设置、室内气流组织、设备材料选型等方面,提出了满足规范要求的解决方案,并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了验证。

    2024年S1期 v.54;No.428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涤纶短纤装置工艺环吹空调系统设计

    焦彦红;杨怀英;王桂梅;

    暖通空调设计在涤纶短纤维生产过程中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为工艺设备及生产环境提供的符合特定温度、湿度及洁净度要求的空调送风。本文以某熔体直纺环保型短纤装置通风空调设计为例,重点阐述了服务于纺丝冷却固化工段的工艺环吹通风空调系统设计,采用了“组合式空调机组+冷热源”的集中空调送风系统。具体系统设计内容包括设计输入、工艺环吹排风余热利用、空调水系统流程及空调冷热源等。本文旨在通过系统上合理设计工艺环境空调系统及其对应的排风系统,整体性地优化设备及管道布置。并从节能角度考虑蒸汽及其冷凝水的梯级利用,打造精品设计,为后续同类功能和空气品质需求的涤纶短纤装置的工艺环吹空调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洁净室高精度温控解决方案及实测效果探究

    方涛;霍文慧;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越来越精密,对集成电路洁净厂房的建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温湿度的控制精度、洁净等级需求的级别方面,不断提出了新的挑战和目标。以某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要求(温控要求(22±0.02)℃)为例,对精密温控的控制理念、设计逻辑、实施效果进行了详解。

    2024年S1期 v.54;No.428 197-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玉溪综合管廊通风与照明系统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张举;刘敏;马晓东;康正楠;刘兴玉;李有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管廊投运里程逐渐增长,运行阶段能耗管理不够精细的问题逐渐凸显。针对玉溪某综合管廊通风系统与照明系统能耗精细化管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两大系统不同工况下的现场测试与理论分析,确定了合适的运行控制策略,为后续管廊节能运维管理提供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202-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疫苗车间高效机房分析与探讨

    林盼;崔行义;高腾飞;杨鹏举;殷丽杰;武程伟;李杰克;

    在疫苗车间中,由于洁净度要求较高,且全新风系统较多,空调耗电量占总耗电量的80%左右,而机房系统耗电量占空调系统的85%左右,节能最优解是提高机房系统的综合效率。本文介绍了高效机房的定义、标准及设计理念,通过案例分析对比优化前后的高效机房,经计算,与原设计方案相比,优化后能耗降低了30%以上,大幅度降低了运行成本。从能耗的角度,高效机房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2024年S1期 v.54;No.428 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某高端制造工厂空调系统的节能低碳设计

    陈哲良;田柏秋;

    以江苏省某高端制造业工厂空调系统设计为例,介绍了该项目中采用的节能措施及低碳设计理念,针对空调冷热源及空调水系统等方面的设计进行了具体介绍。并通过量化分析,计算了该项目设计相较于传统空调系统设计的节能、减碳值,空调冷热源及水系统节能率分别达到9.1%及40.3%,减少碳排放212.2 t/a。

    2024年S1期 v.54;No.428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飞机进入机库动态过程机库大厅热环境变化模拟与分析

    张海桥;李建民;

    为分析飞机进入机库动态过程对机库大厅热环境的影响,本文选取某飞机维修机库作为分析对象,采用CFD技术进行模拟。飞机进入机库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稳态过程,本文将飞机进入机库动态过程划分为2个阶段、3个工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典型最大飞机A380进入机库45 min后冷风侵入量趋于稳定,约为整个机库大厅2.2次换气;机库大门关闭39 min后,室内人员活动区温度达到设计值16℃;机库大厅温度与无飞机停放工况对比分布一致,有飞机停放工况下由于飞机对热辐射遮挡,大厅内竖向温差更大。

    2024年S1期 v.54;No.428 215-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超高精密温度洁净空调系统技术建造方案研究及应用

    陈荣华;赖联兴;俞春辉;陈儒娴;

    以某高校洁净实验室项目为例,探讨了超高稳定性恒温洁净室的空调系统设计。以实验室学科带头人(PI,principle investigator)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当地气象参数,进行了洁净空调系统设计,包括精密空调系统组成、控制原理分析,最后从检测结果证实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2024年S1期 v.54;No.428 219-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寒冷地区大跨度洁净厂房单侧输送新风数值模拟分析

    汤莉;王侃;杨文兵;

    针对寒冷地区大跨度洁净厂房单侧输送新风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模型条件的简化设定和计算,确认了洁净工艺层的水平温度分布满足设计要求,并采用新方案降低了洁净工艺层的竖向温差,可为其他类似的洁净厂房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架智能成品粮储备库暖通设计

    王路平;

    本文主要介绍北京大兴国家粮食储备库——高架智能成品粮储备库项目暖通设计。该项目主要包括两大功能区,即仓储区和辅助分拣区。整个项目后期运营为全机械化,在仓库管理软件(WMS)指令下,由提升机等机械化操作实现包装面粉的进出库。该项目属于粮食高架库,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库内环境要求,其送风管道采用纤维织物风管,送风口采用射流喷口送冷风,为了能较好地回风,采用侧回风,沿墙面均匀布置回风口。在满足节能方面,主要是利用射流喷口、空调区域严格进行冷负荷计算。在满足绿色建筑方面,主要是利用纤维织物风管代替传统送风管道,空调室外机预留位置避免向行人通过区域排风、排热。

    2024年S1期 v.54;No.428 22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疗建筑

  • 数字化技术在医院空调输配系统管理领域的应用

    宓蓉;金孙鑫;胡鹏;

    本文旨在总结数字化技术在医院空调输配系统管理领域的应用,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以实现对A医院项目冷水输配系统及设备的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节能分析等。通过项目的实践和对运行数据的分析,评估数字化技术在提高空调输配系统效率、降低运行能耗和节约运维成本方面的应用效果。指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方向包括深入研究数字化技术在空调输配系统中应用的效果、推进和其他业务的融合,以及加强示范推广和应用培训。

    2024年S1期 v.54;No.428 228-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PCR实验室气流组织及压力梯度数值模拟研究

    董文强;吴海涛;张银安;

    为了保证PCR实验室环境能达到相应的设计标准,需要PCR实验室各区域之间、各区域与外界之间保持一定的压力梯度分布。本文通过COMSOL软件建模,对某PCR实验室在夏季工况和冬季工况下的气流组织和压力梯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不同高度、不同切面处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结果,并将压力梯度分布结果与设计压差对比进行了详细分析。PCR实验室各房间之间形成了较理想的压力梯度分布,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2024年S1期 v.54;No.428 234-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洁净手术室末端送风设计及速度校核

    张金懿;

    本文根据GB 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布置不同级别的3种末端送风装置,并校核不同级别、不同末端洁净手术室送风面积及送风速度。

    2024年S1期 v.54;No.428 240-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谈数字技术在医院空调系统设计、建造与运维中的应用

    孙亮;王晶;杨兆晟;曾波;王蕾;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基于医院建筑空调系统能源消耗高、设计要求高、设计难度大、维护难度大等情况,通过全寿命周期视角,梳理总结了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医院建筑空调系统的规划设计、招采安装、运行维护等阶段的关键应用内容。规划设计阶段,实现基于BIM的协同设计、基于仿真的性能化设计;招采安装阶段,实现数字算量,支持高效招标采购与精准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阶段,实现环境、设备、能耗及碳的实时监测、精准控制及智能算法优化;并探索了医院空调系统数据资产的构建和应用,以期为相关医院数字化空调系统规划、建造与运维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24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平疫结合”护理单元暖通设计思路

    冯晔;何亚男;雷霖;王艳俊;蒋忠;

    为了加强我国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建设,“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的建设正在大力推广中。本文总结了现有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对“平疫结合”护理单元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针对护理单元可转换病区的平时与疫时状态下的运行模式,提出了“平疫结合”护理单元暖通空调系统的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具体设计思路,详细论述了暖通空调系统平时和疫时工况下转换的方式和技术路径,并对已有的平疫结合医院设计案例进行了介绍,为医疗公共卫生的建设提供可行的方案。

    2024年S1期 v.54;No.428 249-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CFD模拟的医院感染楼室内压力分布优化分析

    苏毅;

    以某医院感染楼为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的手段,对其病房层的三区压力分布进行了模拟,验证了通风系统整体的合理性。在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交界的位置选取一定数量的取样点,读取压力值,分析压力梯度,对比分析“病房—缓冲室—医护走道”在2种不同建筑布局下的压力梯度情况,找出满足最佳使用效果的建筑布局;以污染区医护走道为例,通过模拟分析送风和排风2种通风方式的压力云图,阐述单个房间与其相邻房间在压力值上呈现出的关联性。

    2024年S1期 v.54;No.428 25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北方某医院供能系统可再生方案浅析

    付玲;

    北方医院作为大型能耗单位,能源消耗量巨大,自建燃气锅炉房的传统方式已面临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通过对某医院负荷进行分析,并根据该医院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模拟该医院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投资和能耗数据可知,无论是从降低碳排放,还是降低运行费用的角度来看,医院设置浅层地源热泵系统和光伏系统这些新能源措施是十分有利的,对比燃气供热和市电来说,其静态投资回收期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2024年S1期 v.54;No.428 257-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数据中心

  •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精密空调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方法探究

    孙文帅;

    数据中心的模块机房对房间的温度、湿度有特定的要求,因而具备恒温恒湿效果的精密空调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冗余和安全等级的提高,系统冗余逐渐成为数据中心的标配。2套独立的冷源配给末端精密空调,使得精密空调也具备配置双盘管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双盘管精密空调的3个控制回路的阐述及逻辑优先级的设定,实现对应不同需求的控制逻辑选择及不同工况下的逻辑切换,从而实现精密空调的高效节能控制,对项目PUE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S1期 v.54;No.428 260-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鄂尔多斯某算力中心项目余热利用暖通空调方案设计及经济性对比分析

    王磊;

    为消除室内的热湿负荷,数据机房常年需要供冷,以保证机房内的温湿度满足使用要求。冬季条件下,可利用数据机房产生的余热为周边建筑群提供免费的热源,这种余热利用一方面可以消除室内多余热量,同时可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碳排放量,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符合“双碳”政策,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本文基于减碳、节能、环保的设计初衷,以鄂尔多斯某算力中心项目余热利用暖通方案设计为例,介绍了浅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与不同冷却设备构成的余热利用暖通空调系统方案。与常规多联机集中空调系统相比,该余热利用系统初投资、年运行费用及PUE(电源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具有良好的节能性和经济效益,为构建安全、高效、绿色、节能、低碳及低运行费用的数据中心机房提供了一种暖通空调设计思路。

    2024年S1期 v.54;No.428 26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风墙空调箱机组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分析

    李宁军;

    介绍了风墙的气流组织形式,以及风墙空调箱机组的结构、形式。对风墙气流组织形式与地板下送风气流组织进行了比较。以河北廊坊某数据中心为例,对风墙空调箱机组用于单机柜使用功率17 kW的数据机房进行了CFD模拟和实测数据验证,表明了风墙空调箱机组应用于中、高密度数据中心冷却的合理性。

    2024年S1期 v.54;No.428 269-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浅谈数据中心能耗指标分析计算及政策要求——以北京地区为例

    崔彦强;李鑫;

    以北京地区为例,介绍了数据中心标准煤和碳排放2个关键能耗指标的计算方法及政策要求。北京地区进行能耗指标申请时,不同规模的能耗对应的PUE要求不同,此外新建数据中心时需积极使用自然冷源、可再生能源、余热回收、可再生水等节能方案。本文可为北京地区新建数据中心类项目能耗指标申请和方案规划提供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27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北京某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案例分析

    张超轶;刘渊源;刘林忠;于明丽;

    北京某金融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改造采用了回风自然冷却与热通道封闭的技术。通过改造前后运行数据对比及室内热环境模拟分析,得出以蒸发预冷段与原空调机组组成的双循环系统改造方案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性,热通道封闭有效改善了机房内部的气流组织与温度分布,可为小型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改造和热环境优化提供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275-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数据中心制冷空调系统能效评价指标研究

    武根峰;钟安琪;毛晓峰;李冉;唐艳南;

    以促进数据中心高效绿色制冷行动实施为目的,介绍了在编团体标准《数据中心制冷空调系统能效等级评价标准》中关于数据中心制冷空调系统能源利用效率PUER的定义,以及多个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PUE和数据中心制冷空调系统能源利用效率PUER的调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拟定了PUER指标,最后提出了能效提升路径。

    2024年S1期 v.54;No.428 278-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疆某政务大数据项目空调节能技术方案研究

    王红兵;

    对氟泵空调系统的原理、运行模式、主要优势进行了介绍,结合新疆阿克苏地区某政务云大数据中心工程实例,通过运行能耗、PUE值计算分析,得出了在特殊气候条件下,氟泵空调比传统的风冷系统在数据中心应用中更有优势,通过CFD仿真模拟结果证明了冷凝室外机模块矩阵散热良好,不会产生热岛效应,论证了氟泵空调系统在数据机房应用中具有较大优势,以期为数据机房的空调应用提供设计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28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风冷氟泵空调全寿命周期碳排放和环境经济研究

    张桠熙;韩海晓;李骏;郑耀;刘昌雄;柳瑜波;

    针对目前数据中心空调设备在生产、运输、运维和回收阶段的碳排放缺乏具体的量化数据的现象,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用空调设备碳排放的计算模型,可以对空调各阶段的碳排放、环境经济成本进行量化计算。本研究利用MATLAB搭建计算模型,进一步采用风冷氟泵空调作为研究对象,计算了位于八大节点各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数据,结果表明全寿命周期平均二氧化碳排放865.76 t,运维阶段碳排放占到78.67%,并进一步计算了数据中心碳排放所产生的环境经济成本,平均环境经济成本207.37万元,且不同地区呈现很大的差异性。本研究可以很好地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需求,对于数据中心空调的碳排放研究可提供一定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285-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轨道交通

  • 重庆轨道交通高架站台空调等候室夏季热环境调查研究

    叶青菁;刘双全;郑确;阮世伟;王毓靖;李杨;廖春晖;

    通过热舒适问卷调查和现场环境参数测量的方法,对重庆轨道交通3个高架站台的空调等候室(AWR)的夏季热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AWR室内空气温度范围为25.0~31.2℃,平均风速为0.23 m/s;女性比男性更能接受偏热的环境;站姿乘客比坐姿乘客更感觉舒适;处于站立位的乘客普遍比其他位置的各项指标偏中性;乘客对AWR的期望偏向于风速稳定现状,降低温度;整体AWR基本满足Ⅱ级热舒适等级;PMV模型不太适用于高架站台AWR,而采用aPMV更接近mTSV,当aPMV(mTSV)等于0时,热中性温度为26.1(25.8)℃,相差0.3℃。

    2024年S1期 v.54;No.428 290-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列车以最高时速80~140 km/h通过不同长度隧道时车厢内舒适度研究

    范乐乐;篮杰;于兴国;闫江涛;袁世杰;

    随着国内大型城市的不断外扩,对轨道交通列车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隧道内压力及压力变化对人员的舒适性影响逐渐暴露出来。为保证乘客及司机的健康、舒适,本文针对隧道内列车中的压力变化等问题,建立了物理模型,设置了不同研究工况,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及理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列车气密性指数、区间隧道长度不变时,随着列车最高时速的增大,车厢内压力变化率逐渐变大;在列车最高时速、区间隧道长度不变时,随着气密性指数变大,车厢内压力变化率逐渐减小;列车通过区间隧道时,车厢内3 s压力变化幅值沿车长方向逐渐减小。

    2024年S1期 v.54;No.428 294-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土建配合降本节能的思考

    赵伟;于恩禄;齐卫阳;

    通风空调系统作为地铁工程重要的机电设备系统之一,承担着车站与区间通风换气、空调制冷、防烟排烟等诸多功能,风道及机房建筑面积大、风亭及地面设施影响范围广、设备及系统运行能耗高。地铁通风空调系统设计需要从粗犷型设计向精细化设计转型,更需要通过全寿命周期理论考虑建设成本与运营维护成本,进而在土建配合、方案确定、设备选型、控制模式等方面统筹考虑,实现降低土建投资和运行能耗的目的。

    2024年S1期 v.54;No.428 298-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供暖季能源隧道内热环境变化规律研究

    杜以臣;张启才;焦嘉琛;季永明;胡松涛;

    能源隧道是解决地铁隧道热污染难题的有效技术之一。目前,其内部热环境变化规律有待研究。本研究基于TRNSYS建立了能源隧道动态仿真系统,模拟分析了典型工况下隧道空气温度及毛细管换热器(CHE)热流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隧道空气温度以24 h为周期变化,与CHE进口温度、隧道产热量、围岩初始温度成正比,与隧道风速成反比;在隧道产热量为0 W/m或隧道风速为7 m/s工况下,存在冷热抵消的现象。本研究可为能源隧道的工程设计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024年S1期 v.54;No.428 302-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的地铁站通风空调水系统节能措施及潜力研究

    王升;郑懿;常晓敏;

    近年来,随着地铁建设快速发展,地铁通风空调水系统作为地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耗是地铁车站的主要能耗之一。因此,选择合理的通风空调水系统,采用有效的节能运行策略,是降低地铁环控系统能耗的关键。本文以上海地铁某车站为例,基于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实际运行数据建立了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提出了寻求降低地铁车站通风空调水系统整体运行能耗的多设备协同优化策略。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协同优化策略相较于常规变频策略具有显著的节能优势,年节能量可达24%。

    2024年S1期 v.54;No.428 307-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FXN3型内燃机车冷却系统的研制

    栾宝奇;董志忠;孙传庆;

    为了获得高效的机车冷却能力和冷却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FXN3内燃机车冷却系统设计方案在冷却机理和部件的相互配合上进行了突破提升,并完成了相关部件的台架试验、型式试验及运用考核,经受住了高温、高寒、风沙、雨雪等各种恶劣自然条件的考验,体现了FXN3内燃机车冷却系统优异的冷却能力和耐候性能。

    2024年S1期 v.54;No.428 31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活塞风影响下非屏蔽门地铁站台空调送风速度场动态变化模拟研究

    陈勇;王丽慧;朱佳良;

    非屏蔽门系统是最常见的地铁环控系统之一,在我国得到了大量应用。而活塞风与站台空调送风的非等温耦合又是该地铁站台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研究意义。本文通过Fluent软件建立了非屏蔽门地铁站台活塞风与空调送风非等温耦合的模型并辅以实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再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车况下站台耦合气流速度场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列车进站工况,活塞风速最大可达8 m/s,且对列车进站端空调射流影响最大,影响最大时刻在24 s,使空调射流轨迹偏转角度最大可达90°;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楼梯口处的气流平均速度较大,最大风速可达5.5 m/s。该研究可为非屏蔽门地铁站台气流组织的优化及空调季冷量的合理分配等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S1期 v.54;No.428 317-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高效冷源系统标准化设计研究

    鲜少华;李金龙;李宏浩;

    本文总结了目前轨道交通车站冷源系统建设运营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标准化设计方法应用于冷源系统的思路,并对其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冷源系统标准化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包括关键设备选型、系统整体设计、模块化拆解、框架系统设计及节能控制系统设计等。指出采用标准化设计可以缩短建设周期、节省占地面积、提高建设及运维管理的便利性。

    2024年S1期 v.54;No.428 323-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大区间列车剩余活塞风对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影响研究

    许仁杰;朱占国;那艳玲;孙超;

    为探究长大区间列车剩余活塞风对地铁列车火灾烟气蔓延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建立单列车和双列车2种携火运动模型,计算风速场、温度场及烟气蔓延状况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列车运动会使隧道内活塞风风速峰值较单列车工况提升约5%~10%。列车停车后会引起剩余活塞风,双列车工况下隧道内剩余活塞风风速衰减更快,这导致单列车工况剩余活塞风风速高于双列车工况,进而使得列车顶部烟气更多的向车头方向蔓延,同时双列车工况下烟气向列车侧方下沉的浓度高于单列车工况,火源附近疏散高度处双列车工况比单列车工况烟气浓度高约20%。

    2024年S1期 v.54;No.428 327-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核电工程

  • 核岛厂房可燃物较多房间或区域的排烟设计探讨

    张利斌;刘超;彭永森;

    根据国内防火设计标准探讨了可燃物较多房间的定量判断准则,确定了某三代核电厂的核岛厂房中可燃物较多的房间类型。通过对比国内不同防火设计标准和相关设计工程实践的排烟设计要求,结合核电工程的特殊性,确定了核岛厂房可燃物较多房间或区域的排烟措施,为核电工程排烟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33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某核设施主控室流场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李晓博;陈衡;邸树帅;梁士兴;尹俊植;徐钢;刘文毅;

    对3种不同进、排风方式的主控室内的气体动力学工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型采用标准K-ε双方程模型。模拟得到了主控室内不同高度截面的速度矢量、温度分布,以及整个空间流体流线走向等结果。通过比对国家标准GB 50019—2015《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EJ/T 938—95《核燃料后处理厂通风与空气净化设计规定》,综合速度、温度、湿度等影响因子最终认定送风口南北墙布置、回风口东西墙(各2个)对称布置、中心间距5.5 m时,气体分布均匀性最佳,气流速度0~0.3 m/s,满足控制室室内温度20~26℃、相对湿度30%~60%的要求,CFD用于某核设施主控室气流环境优化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2024年S1期 v.54;No.428 335-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核设施厂房负压和防火控制系统研究

    王启迪;刘思涵;武尚将;

    对于有临界风险且有火灾风险的核设施厂房,针对其火灾问题的处理,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相应的消防和超压排放措施,是一种事后处理措施。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氮气气氛负压控制系统,该系统保证厂房内为氮气气氛、负压环境。该系统持续运行,使得厂房内氧气始终在燃烧极限以下,从而在根本上阻止火灾的发生,本质上是一种事前预防措施,避免火灾停堆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为核反应系统的持续运行提供稳定的环境。本文对该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对其运行工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能耗最小时的最优运行方案,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2024年S1期 v.54;No.428 341-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核电厂失电工况下通风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范翠丽;胡北;刘婧;

    采用modelica工具对核电厂失电工况下房间不同的通风模式进行了建模仿真,通过对房间峰值温度、长期温度、温度稳定性、湿度、外部灾害防护、经济性、人员呼吸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内循环通风模式综合性能指标更高,可作为工程优选方案。

    2024年S1期 v.54;No.428 34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人类工效学的核电厂主控室风速要求研究及应用

    刘超;王增琛;

    从热环境的人类工效学的研究方法入手,对ISO 11064-6标准中对控制室风速小于等于0.15 m/s的要求进行了合理的推理论证。研究表明该数据是基于特定的假设得出的。结合核电厂主控室的特点,梳理了人员服装热阻、湍流强度及控制温度等影响热环境的因素,基于这些因素,建立了主控室可接受的最大平均风速的量化评价方法,给出了满足ISO 11064-6标准要求的B类热环境下允许的平均风速推荐数据。

    2024年S1期 v.54;No.428 347-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核电厂蓄电池室通风系统设计及爆炸风险研究

    范乐旺;刘超;彭永森;

    以某核电厂蓄电池室通风系统设计为例,介绍了核电厂蓄电池室的典型通风系统设计。通过相关标准的研究及定量的计算分析,对蓄电池室的爆炸风险进行了评估,认为该核电厂蓄电池室的氢气爆炸风险极低,为同类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350-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某三代核电厂集中冷水系统控制研究

    何松骏;魏川铖;续玥榕;赵晓;刘占盛;薛佳;贺习之;

    基于某三代核电厂研发的集中冷水系统,针对核电站冷链设计深入探讨和分析了系统自动控制方案,以提高系统设计的节能性和自动化水平。结合核电站特殊的冷链设计,首先概述了集中冷水系统全冷链流程,引入其他领域冷水系统成熟控制技术,在保证可靠、节能的前提下,给出了集中冷水系统的总体控制策略;其次,针对末端通风用户及冷水系统变流量联合调节提供了对应控制策略;最后,结合核电站特殊的冷却水回路控制进行了多方案、多维度的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冷却水回路的控制方案。通过对集中冷水系统全冷链的控制策略研究,为集中制冷控制方案在某三代核电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其他新机型冷水系统控制策略及既有机型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35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核电项目内保温金属风管的设计与研究

    白冬梅;

    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核电项目建设步伐加快,风管保温层安装问题频发,常见问题有保温层与其他物项碰撞、保温外壳无安装空间、保温施工空间受限、无法满足设计安装要求等。本文通过对内保温金属风管的设计与研究,通过分析其技术优点与缺点,发现内保温金属风管可以提高布置空间的利用率;可以减少保温施工工序,大大提高施工效率,节约用工成本;还可以降低环境噪声,相比外保温风管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为解决核电项目风管保温安装问题提供了设计思路与借鉴。

    2024年S1期 v.54;No.428 357-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小型堆电气厂房冷水系统设计研究

    赵晓;薛佳;贺习之;刘占盛;张凤阁;

    对某小型堆电气厂房冷水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从冷水机组的型式选择及容量计算、流量调节方式、主控制室应急可居留系统(MEH)用户冷却方式比选3个方面,对系统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介绍了系统的运行方式。通过选用抗震型风冷机组,避免了将设备冷却水系统和海水系统升级为抗震Ⅰ类,从而降低了设备、安装和土建造价,提升了经济性。大温差供回水温度、用户侧配置两通调节阀、MEH低温储水罐与冷水系统间接连接的方案均对降低设备造价和节约布置空间有利,有助于提升电气厂房冷水系统的经济性。

    2024年S1期 v.54;No.428 36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核电站安全厂房冷水系统设计研究

    薛佳;孙兰飞;赵晓;贺习之;何松骏;刘占盛;

    对某核电站安全厂房冷水系统(WSC)的系统设计过程进行了介绍,包括系统功能、用户分析、设备选型、运行与控制4个方面,为后续核电站安全厂房冷水系统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365-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核电厂典型风管流场分析及数值模拟

    邱珊珊;韩金权;胡北;高永新;

    核岛通风系统的流量是重要的仪表测量值,与通风系统正常运行紧密相关,准确测量风量对电厂安全和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核电厂典型风管内的空气流动规律。通过分析流体力学中的湍流强度计算公式和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不同因素对风管内空气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温度(密度)对流场影响较小,可以忽略;风管形状对湍流强度影响略大,矩形风管提高宽高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流场稳定性;在相同风量下,增大风速会缩短测量距离,但同时会增大湍流强度和风速不均匀度。因此,在优化流量仪表测点布置方案中需要权衡风速增大与截面风速不均匀度之间的关系。为核岛通风系统流量测量和仪表布置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368-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三代核电机型电气厂房通风系统优化设计与节能研究

    张凤霖;胡北;王幽雁;

    首先,针对三代核电机型电气厂房运行环境温度过低的经验反馈,通过现场调研,收集实测数据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其次,从功能要求、安全分级、系统配置和运行控制4个角度对比分析不同堆型电气厂房通风系统设计思路及原则,深入分析电气设备的负荷特性,总结电气厂房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点。最后,以保障电仪设备安全运行和通风系统高效节能为优化目标,从通风系统设计参数的优化设定、充分利用新风自然冷源、变风量系统应用、气流组织优化4个方面,对后续机型项目电气厂房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运行控制策略进一步优化,提出了一套核电站电气厂房通风系统优化解决方案。

    2024年S1期 v.54;No.428 372-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变风量空调系统在核电站中的应用

    王张予扬;赵保红;

    变风量空调系统目前在特殊民用建筑中应用十分广泛,工业建筑鲜有配备。针对我国核电站厂房实验室区域由于房间内工艺设备布置不对称、局部排风系统不定期运行等因素导致房间负压不稳定的情况,优化了通风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采用了基于定静压法的通风系统负压控制方案,解决了开启局部排风系统后通风系统负压平衡被打破的问题。同时该通风系统采用集中控制,可实现自动调节,降低能源消耗,为今后工艺区域内通风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380-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防排烟风管在核电站中的应用

    行超逸;

    新版防排烟规范GB 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对不同情况下的防排烟风管的耐火极限给出了明确要求。根据其规定的耐火极限实验要求,相关厂家也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结合核电站核岛内的做法,对比分析现行厂家的方案,结合其优点,并综合分析了耐火包覆这种形式,作为目前核电站各核电厂配套设施(BOP)子项防排烟风管满足耐火极限的最终方案,进而提高设计质量。

    2024年S1期 v.54;No.428 383-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次蒸汽加热盘管系统设计优化

    赵富强;张乐乐;

    以某核工程厂房为例,主要介绍了厂房中空调系统进风小室内一次蒸汽加热盘管系统的设计计算过程,并根据现场实际的运行情况,对原设计系统进行了部分优化。重点分析了蒸汽肋片管换热器内、外表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外表面空气表面传热系数及管内蒸汽凝结放热系数等计算方法。

    2024年S1期 v.54;No.428 386-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核电厂电气厂房冷水系统功能延伸分析及设计改进

    彭永森;谢陈平;曾宪斌;

    针对某核电厂与其参考技术堆型在超设计基准事故处理对策上的差异,选取典型事故序列,分析了核岛电气厂房空调冷水系统的功能定位。结果表明,该电气厂房空调冷水系统的功能应该延伸至相应的超设计基准事故工况,必须采取提高抗震等级、增加应急供电等改进措施,以确保应对超设计基准事故的前沿工艺及电仪系统顺利运行。

    2024年S1期 v.54;No.428 38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某核电厂2期爆破粉尘对1期工程的影响及方案改进

    梁雪飞;戴煜朴;徐洁皓;蔡北国;张彩良;徐志军;

    为评估某核电厂2期项目爆破时产生的粉尘对1期工程环境和厂房的影响,实测2期项目爆破前后3次、共16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2期项目爆破粉尘会对1期工程环境和厂房产生明显的影响,提出了降低影响的3条改进措施。同时发现和研究了常规岛厂房内部粉尘浓度高于外界环境粉尘浓度的反常情况,最终定位为预过滤器的材质缺陷问题,对预过滤器提出了2种改进方案。

    2024年S1期 v.54;No.428 391-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库通风空调设计参考标准和实践

    王军民;

    结合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全厂性仓库和工艺车间库房内化学品特性、包封体密闭性与持续性、化学品温度保证率,分析探究了不同设计标准给出的室内最低设计温度、最小换气次数、冬季热量平衡等供暖通风空调设计准则成立的技术基础及其适用性影响因素,说明了机械通风运行策略、自然通风口总有效面积等设计考虑因素,提出了除需采用直流通风外,尚需结合供暖与空调技术特性、库房冷热负荷特点、气体和气态有害物质特性、气体和气态有害物质浓度检测报警服务范围、化学品包封体密闭性与持续性等因素来确定供暖空调需求,并经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供暖空调方案。

    2024年S1期 v.54;No.428 394-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核电厂通风空调系统设计研究

    黄东山;陈京龙;王军民;赵蕊;

    随着法规标准要求的更新和工程实践积累,三代核电厂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相比M310等二代核电厂有较大改进和提升,基于对法规标准和国内外相关工程实践的研究,总结了三代核电厂通风空调系统在安全分级、系统配置可靠性、室外空气计算参数选取和解耦设计理念等方面的重要改进,为后续核电厂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借鉴。

    2024年S1期 v.54;No.428 398-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核电厂动态包容系统容量计算方法研究

    赵蕊;王军民;黄东山;彭永森;

    在核电项目设计中,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需保证在电厂运行状态和事故工况下对放射性物质进行动态包容,减少向室外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对动态包容系统排风量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调研,确定了一套动态包容系统排风容量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工程验证。

    2024年S1期 v.54;No.428 401-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全厂房非控制区通风系统设计方案研究

    赵蕊;黄东山;张峰;

    某核电项目安全厂房非控制区布置的电厂主要安全级物项包括安全级工艺系统、电气设备和仪控设备等,安全厂房非控制区通风系统(DVL)在工艺系统安全功能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对比分析了DVL系统的3个设计方案,总结了各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优先推荐方案。

    2024年S1期 v.54;No.428 404-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效空气(HEPA)过滤器在核电厂的应用

    刘超;杜建兴;赵高昕;彭永森;

    回顾了高效空气(HEPA)过滤器在我国核电厂中的使用情况,包括不同形式的HEPA过滤器及其在核电厂中的应用情况、HEPA过滤器的效率试验方法及我国核电厂的选用情况。以CPR二代核电厂为例,重点研究了HEPA过滤器定期试验的净化系数,数据显示,净化系数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超过10 000,表明方形HEPA过滤器在核电厂中应用是成熟和可靠的。此外,分析了定期试验不合格的原因,对后续过滤器的设计提供经验反馈。

    2024年S1期 v.54;No.428 408-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某核电厂核级轴流风机的可维修性设计优化

    郭文仙;

    针对某核电厂核级轴流式风机原检修拆卸方式产生的空间不足、风机易翻覆等问题,开展修改支架型钢连接方式和修改支架形式2种优化方案的研究。通过计算发现,仅把原轴流式风机支架的型钢连接方式修改为螺栓连接,虽然能满足整机拆卸需求,但支架的螺栓强度不能满足0.3g(g为自由落体加速度)抗震基准要求。因此,进一步提出修改支架形式的方案,即竖直形型钢支架和螺栓连接的支架型钢连接方式。该方案不仅能满足整机拆卸需求,且支架螺栓强度还能满足0.3g抗震基准要求,有效解决了轴流式风机检修拆卸空间不足的问题,避免了拆卸过程中风机翻覆风险,保证了拆卸检修时的风机安全和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2024年S1期 v.54;No.428 412-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其他

  • 零碳办公建筑能源供需匹配现状及电网交互特征分析

    路菲;李骥;徐伟;乔镖;薛汇宇;

    建筑作为碳排放重要组成部门,零碳建筑已成发展趋势。零碳建筑具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占比和电气化水平高的特点,其能源供需匹配分析对可再生能源消纳、建筑降碳、电网友好互动意义重大。本文聚焦零碳建筑能源供需来源,提出供需匹配和电网交互特征量化指标与评价方法,基于典型零碳办公建筑全年实测运行数据,定量刻画多时间尺度下零碳建筑能源利用模式、用电产电特性、能源供需匹配现状、建筑和电网交互关系。结果表明,尽管宏观时间尺度下(年)零碳办公建筑用能和产能总量匹配,但较小时间尺度(月、小时)下本地发电和建筑用电供需实时不匹配,建筑与电网实时交互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大。零碳建筑可以通过利用自身柔性资源、设置蓄能设施等技术措施,促进可再生能源产能和建筑用能的平衡,减少与电网的不确定交互、响应电网调度信号、缓解电网供需矛盾。

    2024年S1期 v.54;No.428 415-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城市更新背景下既有商业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改造设计策略分析

    辛亚娟;杨帆;张子正;

    本文阐述了既有商业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改造设计的设计流程及实施模式,并结合实际商业改造项目案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暖通空调系统改造方案,总结改造项目设计重点及实施模式,望相关研究结论能够对类似改造项目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42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西北地区某零碳公寓楼设计探讨

    姚赪;许安琪;周敏;李文涛;

    零碳建筑代表了可持续建筑的未来,是减缓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本文以西北地区某公寓楼的零碳设计为例,从降低用能需求、提高能效、清洁供能及碳抵消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从设计层面上实现零碳建筑。结果显示:通过增强围护结构保温、优化末端供能方式、调整冷热源配置、增加光伏敷设等手段,使得该公寓楼相比基准建筑减碳率达到82.6%,再通过自主开发碳信用(在其他建筑屋面增设光伏)实现零碳。在经济性方面,相比常规设计投资增加848.5元/m~2。本研究可对西北地区零碳建筑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S1期 v.54;No.428 425-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颗粒物污染下新风热回收系统长效性能研究

    孙晓雨;王智超;徐昭炜;杨放;韩立超;李剑东;

    新风热回收系统集新风供应、空气净化和能量回收于一体,得到了广泛应用。考虑室外颗粒物污染和动态气象条件,其运行性能将偏离设计值。监测北京一实际系统运行情况,3个月间送风量降低27%,送、排风量间的不平衡问题随新风过滤器积尘而加剧。进一步地,整合过滤器、换热芯体、风机等主要部件,建立了新风热回收系统模型,利用机组检测数据进行了训练和验证,为长效性能分析提供了可靠平台。以2倍初阻力为过滤器更换条件,模拟结果表明:相较于清洁状态下的理想性能,临界更换工况下,机组送风量和热回收量分别降低了15%和12%;以北京为例,热回收量的降低和无组织渗风的增加导致供暖季新风负荷增加了13%。需合理制定运行维护策略保障系统良好性能。

    2024年S1期 v.54;No.428 429-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压细水雾降温技术在长大隧道中的应用研究及系统设计

    邹丽;王亮;丛北华;

    长大隧道升温不仅对人体,对隧道结构也有不利影响。本文从理论分析、实体试验方面对高压细水雾降温技术进行了阐述,并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分别从环境温度变化、风机与细水雾喷头位置关系、喷头间距对隧道细水雾降温技术的影响展开研究,并将结果应用于某长大隧道的高压细水雾降温系统设计中。本文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喷头布置、区域阀组和管道、泵组的确定,以及系统的控制,以期对其他隧道设计提供指导。

    2024年S1期 v.54;No.428 435-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严寒地区空调机组防冻方案分析与探讨

    闫红炯;武程伟;崔行义;高腾飞;林盼;高鸿;任彦准;李杰克;

    严寒地区医药洁净厂房的空调机组在冬季面临盘管冻裂的问题,不仅影响设备运行,还可能导致制药厂房无法进行药品生产。本文通过分析盘管冻裂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以确保空调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稳定、高效运行。

    2024年S1期 v.54;No.428 441-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原弥散式供氧的选择与应用

    蔡逢逢;

    高原缺氧环境对工作和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员的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本文对不同技术路线的供氧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通过对弥散式供氧的计算和模拟,得到了房间不同时间的氧气浓度变化和房间内氧气浓度的分布情况。结合工程实例,证实了计算和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对弥散式供氧进行了总结,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并给出了注意事项。

    2024年S1期 v.54;No.428 445-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某博览建筑暖通设计中的CFD应用

    胡淋翔;刘清华;张宁;娄君;

    博物馆类建筑的室内气流组织一向是设计难点,此类建筑空间高大且风口布置形式受限于现场展陈。本文基于某实际博览建筑,结合室内展陈进行空调系统及气流组织设计,并依托CFD方法对气流组织形式进行了评估与优化。模拟结果可用于指导夏、冬季工况送风角度及过渡季工况通风策略。同时,本文对该建筑中的排烟设计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该项目中的自然排烟窗及补风口设置能够满足排烟需求。

    2024年S1期 v.54;No.428 449-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上海临港某新建地下车库除湿设计

    杨功振;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要分析了新建地下车库在高湿季节发生结露现象的成因,对防潮措施与除湿措施进行了分析。通过车库壁面散湿量与通风进入车库的湿负荷计算车库总湿负荷,并计算出除湿机所需台数。根据除湿机的有效除湿范围,制定了每台除湿机的工作范围。

    2024年S1期 v.54;No.428 454-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某ATU半封闭温室送风设备与环境特性研究

    张俊玮;吴利瑞;刘东;毛毛;王雪萦;

    ATU半封闭温室结合长距离渗透喷射式布袋风管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温室类型。本文回顾了有关ATU半封闭温室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总流能量方程的长距离渗透喷射式布袋风管数学模型,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了植物冠层温度的实测数据与植物冠层太阳辐射的仿真数据。结果显示,温室植物冠层温度与植物冠层太阳辐照度的相关系数为0.808,属于强相关。

    2024年S1期 v.54;No.428 458-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国各建筑气候区老年人室内热舒适分析

    宋博伦;李慧星;陈永康;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话题。为营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空间,追溯世界范围内老年人热舒适发展脉络,发现存在调查地点集中、季节不全面、年龄范围划定不统一、数据收集不充分、结论分散和模型应用等局限性,明确当前热点为结合生理参数的居住环境舒适性调查。通过分析、筛选近十年高级刊物发表的生活在中国不同建筑气候区老年人居住环境舒适性的研究,分析室内热舒适主要影响因素,在调研和总结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建筑气候区提出归纳性结论。结果表明,分析中国不同气候区老年人的居住室内环境舒适性、进行合理的热舒适环境设计是非常必要的,为个性化热舒适研究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2024年S1期 v.54;No.428 462-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上海绿色办公建筑室内环境实测研究

    孙越;

    以上海某绿色办公建筑为例,开展了实际运营阶段的现场调研和室内环境测试,对该建筑的室内热湿环境、光环境、空气品质进行现场测试,同时开展使用者满意度调查,分析比较了客观参数和主观调研的结果,并总结办公室设计上的优点与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对国内绿色办公运营方和业主有所反馈和提升。

    2024年S1期 v.54;No.428 46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建筑水暖专业二三维关联BIM正向设计流程及方法

    李文玉;余琼;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既可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也可作为设计成果展示,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但由于初期,用户和设计单位乃至不同部门的交付标准、流程不统一,以及完全脱离二维设计流程的正向设计方式,导致BIM技术未能发挥其该有的作用。本文分别从设计资源需求,设计准备和模型实施的具体过程来详细阐述了工作流程及注意要点,介绍了一套适用于现阶段的二三维关联的建筑水暖专业BIM正向设计流程和方法,使工作流程清晰、产品标准明确,提高设计人员BIM正向设计的效率。

    2024年S1期 v.54;No.428 470-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PEG/PMMA定型相变材料制备及其建筑节能效果分析

    许晓玲;魏翰泽;郑子鏖;翟晓强;

    制备了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EG/PMMA)定型相变材料,验证了其热工性能及封装可靠性。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对该定型相变材料应用于建筑围护结构时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得到定型相变材料优化布置方案。研究表明,当相变材料以2 cm的厚度布置在墙体内侧时,综合节能效果最佳,可使目标建筑房间夏季制冷能耗降低5.09%。

    2024年S1期 v.54;No.428 474-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质灾害条件下输气管道应力分析

    徐艺菲;

    天然气管道穿越地质不良地区,管道遇到如地震、坍塌等地质灾害时,输气管道的应力很可能超过允许值,导致管道破裂,造成输送中断。因此有必要对输气管道进行应力分析,本文确定了应力集中的极限阈值,确定了管道力学模型的约束和边界条件,对管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将仿真结果与现有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输气管道的可靠性,分析了影响管道应力集中的因素,包括内压、覆土压实系数、埋深和径厚比等。利用RealPipe等流体仿真软件对某输气管道的管内流体(即输送天然气)进行仿真模拟,得到了管道内天然气压力、流量的分布状态。用管道应力分析软件对某支线进行整体管线的静态分析,得到了全线静态应力分布状态。通过实验,对管线应力进行了研究,获得对输气管道进行应力监测的方法。

    2024年S1期 v.54;No.428 478-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