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吉哲;姜巍;王芃;毛丁;王威;
对国内3个典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失效事件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对元件失效率进行了估计。针对直接估计模型存在的限制,引入了Bayes(贝叶斯)理论,融合历史信息,提出了一般Bayes模型和分层Bayes模型。比较了3种模型的精度,管道、阀门和补偿器3类元件的分层Bayes模型精度分别为0.31、0.32、0.29,在3种模型中精度最高;最终通过改变样本量,得出3种模型精度随样本量增加均呈现上升趋势,且相互差距逐渐缩小,验证了Bayes模型在小样本情形的适用性。
2024年09期 v.54;No.432 131-13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耀文;王登甲;柳砚铭;庄照犇;刘艳峰;张井山;
传统区域太阳能供暖系统通常采用集中式蓄热水体,往往难以兼顾由于供暖末端不同造成的热用户用热品位的差异,而以区域内高温用热末端的供水温度确定供暖系统水温,导致区域太阳能供暖系统运行温度偏高,从而造成集热系统效率低、蓄热和输送热损失大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区域太阳能供暖集中式与分散式组合蓄热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组合蓄热系统与传统蓄热系统的特征与区别,探讨了组合蓄热系统运行特性、分散水箱分布形式、容量设计与匹配、运行调控策略及综合效益评价等方面需研究的关键问题。
2024年09期 v.54;No.432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云;林小杰;钟崴;罗政;章宁;
开展了热力站数据生成模型研究,基于生成对抗网络和去噪扩散概率模型建立了数据生成模型,通过学习气象、室温、热力站运行数据的联合分布,对原始训练数据进行增广,为预测模型训练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撑,从而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在北京市某热力站进行了验证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将热力站一次侧电动调节阀开度和二次网供水温度的预测误差分别降低约7%和11%;同时,应用准确率提升后的负荷预测值进行供热量调节得到的预计室温与室温目标值之间的偏差可进一步降低5.44%。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生成模型能够扩展预测模型的预测范围,基于去噪扩散概率模型的生成模型能够在原预测范围内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率。本文研究可为进一步提高区域供热系统热力站负荷预测能力与按需精准调控水平提供支撑。
2024年09期 v.54;No.432 143-15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化淼;王志成;张玉中;贺淼淼;张国正;薛廷;
以某市供热管网实际技改为例,通过水力计算、变工况分析、水泵合理选型,联合运行中继泵和局部分布式变频泵系统,并采用热网平衡控制策略实现阀泵联动,有效解决了管网输配不足的问题,系统循环流量增大了23.4%,进而供热量增大了32.3%,降低了系统压力,减少了管网泄漏风险。同时解决了末端用户资用压头低、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利用案例中应用到的负荷分析和工况调节控制方法,以及运行中发现的多泵联合水力工况变化规律,可对该类系统的运行调节进行有效优化。
2024年09期 v.54;No.432 15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军;张雅玲;张冲;刘鹏飞;李智杰;杨捷钢;周守军;
为了能够对供热管网泄漏故障进行及时和有效的诊断,提高管网泄漏位置的搜索效率,本文基于CUSUM改进算法,提出了通过管网拓扑结构的自由组合进行泄漏分级诊断的方法。以某城区集中供热管网为研究对象,将其拆分成5种拓扑结构并建立各自的管网水力工况模型,并选取4个1点泄漏工况和4个2点泄漏工况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供热管网泄漏诊断模型压力、流量的仿真值与实际运行数据的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不超过10%的条件下,该方法的泄漏位置诊断准确率达到了75%,验证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管网的可行性。
2024年09期 v.54;No.432 159-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