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明璐;刘锡荣;王海洋;张斌;
讨论了光伏光热联合双源热泵系统制热运行的最佳切换模式。利用TRNSYS软件建立了仿真模型,对双源(水源、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系数(COP_s)进行了计算,提出以某时刻空气源热泵模式或水源热泵模式运行COP_s较大者优先运行作为COP_s切换模式。通过前期实验结果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并与常规的集热水箱温度切换模式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了COP_s切换模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实验系统以COP_s最佳切换模式运行时发电量和发电效率较集热水箱温度切换模式分别提高了5.35%和1.73%,耗电量降低了17.03%,COP_s提高了4.91%。
2024年08期 v.54;No.431 67-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林志泽;王登甲;刘艳峰;王柏超;陈耀文;傅治国;门端宜;
针对当前村镇住宅负荷特征表征中缺少基于用能行为差异的热电负荷关联性分析,以西藏高原村镇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与调研归纳出典型建筑结构特征、人员活动等信息,提炼出8种典型用能情景。利用EnergyPlus模拟计算不同用能行为下典型居住建筑全年逐时热电负荷,根据k均值聚类分析提取村镇住宅热电负荷特征,并提出基于逐时负荷系数的动态负荷典型化方法。最后基于特征参数化分析得到用能行为差异下西藏高原村镇建筑各类用户的用能特征。
2024年08期 v.54;No.431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席昌远;吴迪;李桂强;韩中合;张玉龙;赵旭东;
引入柔性电热负荷参与到综合能源系统的调度中,综合考虑源-荷两侧,供能侧构建了由光伏机组、能量转化装置和储能系统组成的多能源系统模型,需求侧构建了可平移、可转移和可削减柔性电负荷与耦合室内外温度的柔性热负荷模型。以系统日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分别对供能侧与需求侧设备出力和柔性负荷的用能时间与负荷大小进行了优化。对北京市某社区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柔性负荷参与调度能够降低负荷波动,热负荷峰值由原来的3 876.80 kW下降到3 822.11 kW,减少了54.69 kW;电负荷的峰谷差从1 488.81 kW下降到1 382.69 kW,波动率下降了7.1%;源-荷两侧共同参与优化调度能够提高系统经济效益,系统成本比原来降低了2.26%。
2024年08期 v.54;No.431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洋;曾俊;杨博宇;尹林茂;贺天友;
为评估和提高蒸发冷却式冷凝器系统(MVC-EC)在热湿气候条件下的应用潜力,提出了一种结构优化的两级蒸发冷却式双冷凝器系统(MVC-TSEC),并基于详细的能耗分析模型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首先,建立了各系统中所有组件的分布式参数模型,并进行了实验数据验证。其次,分析了室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及房间显冷负荷对2种系统COP和节能率的影响。最后,评估了2种系统在典型热湿城市的节能潜力。结果显示:相较于MVC-EC系统,MVC-TSEC系统在高温、中高湿度和高负荷工况下具有更好的节能优势,节能率约提高4.3%~10.9%,并且可提高制冷剂系统适应温度约0.8~1.9℃;在广州市和长沙市夏季6—8月,MVC-TSEC系统的节能率分别为12.7%和21.1%,高于MVC-EC系统(8.5%和14.9%)。
2024年08期 v.54;No.431 9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晨阳;赵胜凯;高斯如;童媛媛;翟永超;
运动场所热环境是影响运动人群舒适、健康和运动意愿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现场调查获取了健身人群的热舒适现状,提取了健身人群特征(着装和运动类型),进一步通过实验室测量获得了服装热阻数据和不同健身运动的代谢率数据。基于以上结果,探讨了不同运动强度下健身人群的热舒适阈值,同时对PMV模型在健身场所热环境评价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高强度健身运动(5 met以上)人群的舒适温度低于中等强度运动(5 met以下)人群;运动状态下,健身人群的最舒适状态对应的热感觉投票为“微暖”;中等强度运动时人体的舒适温度上限为24.3℃,高强度运动时为19.4℃;气流也会显著影响运动人群的热舒适,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运动人群对于风速“增大”的期望更加强烈。
2024年08期 v.54;No.431 10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管冬亚;陈超;孙永祥;乔鹏;简毅文;康春华;王颖佳;
以北京市某大型机场航站楼为研究对象,应用皮尔逊相关分析、k均值聚类方法,对2020—2023年实测数据变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逐时电耗特性提取及其电耗强度指标构建。结果表明:航站楼电耗可分为3类,即与建筑规模相关的基础电耗量、与旅客吞吐量相关的变动电耗量Ⅰ,以及与室外气象条件和旅客吞吐量相关的变动电耗量Ⅱ;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反映了部分设计客流负荷对航站楼主要用电设备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电耗特性的影响规律,可将日旅客吞吐量分为4级。基于这些分析结果,进一步给出了航站楼日总电耗强度及CO_2排放指标的试算值。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确定各分项用电设备系统的电耗强度降低目标提供参考。
2024年08期 v.54;No.431 108-11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