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140798

科技综述

  • 洁净手术室气流组织效果的影响因素综述

    曾令杰;魏晓宾;高军;刘燕敏;叶蔚;曹广宇;刘志坚;曹国庆;

    我国医院建设规模庞大、分布广泛,就医人数居世界第一,医疗洁净手术室空气洁净技术发展迅速。手术室的气流组织是其空气洁净技术的重要方面,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手术室中的气流组织形式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层流通风和温控气流通风在去除携带细菌的颗粒方面具有优势,且层流通风对飞沫的控制能力更强。本文梳理了手术室内人员数量和位置、手术人员的动作和流动、医用设备的数量和发热量、人员着装和手术台次等因素对气流组织效果的影响。发现手术人员的动作和流动是相关研究的热点,气流组织与手术人员、患者热舒适的关联仍有待深入。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手术室内局部气流组织与手术微环境空气质量的定量关系、新型气流组织形式和末端、个性化通风与手术人员热舒适等。

    2024年05期 v.54;No.427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学术探讨

  • 空气净化技术研究(1):纤维过滤

    殷平;

    纤维过滤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空气净化技术,主要滤材有无纺布、玻璃纤维、驻极体静电纤维、聚四氟乙烯(PTFE)膜和纳米纤维。本文比较了国内外主要空气过滤器标准中的效率规格,介绍了这5种纤维过滤器的特点,分析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这些过滤器的主要性能和优缺点。对3种空气过滤器,即用驻极体静电纤维、PTFE纤维和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造的空气过滤器进行了测试,其中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和PTFE纤维空气过滤器虽然仍存在不足,但是已实现了高效低阻的目标。面对全球肆虐不断的各种流行性疾病,空气过滤器不但需要实现高效率、低阻力,更应具备杀灭细菌和灭活病毒的功能,新的、性能更优的纤维过滤材料和空气过滤器有待开发和应用。

    2024年05期 v.54;No.427 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空调系统的变风量末端装置

    陈向阳;

    从节能的角度介绍了当前应用的空调变风量末端装置及其风量测量技术。第一代变风量末端装置使用皮托阵列式动压测管测量其增幅动压,经差压变送器输出数字信号到控制器,因其风阀通过风速高,造成能耗损失大。第二代变风量末端装置使用螺旋桨风速传感器等电子设备直接输出数字信号到控制器,因其风阀通过风速低,比第一代变风量末端装置大幅降低了风机能耗。第三代变风量末端装置采用风机取代了传统变风量末端装置的风阀,比第二代变风量末端装置更进一步降低了系统风机能耗。

    2024年05期 v.54;No.427 25-3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汽车乘员舱空调热舒适测试与评价方法

    曾映祺;夏海峰;翟永超;洪晓宇;游云鹏;丁炜桐;周翔;

    在节约能源的前提下,优化乘员舱热环境、提升驾乘人员舒适性是汽车热管理的研究重点之一。随着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的增长,乘员舱热舒适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汽车乘员舱环境热舒适评价方法。首先,阐述了乘员舱热环境的瞬态非均匀特征及其与人员热舒适的关联。其次,介绍了多种热舒适模型的原理,包括PMV-PPD模型、等效均匀温度(EHT)模型、多节点多节段热舒适模型,并从模型输入/输出参数对汽车乘员舱热舒适评价的适用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再次,介绍了乘员舱热环境测试及仿真方法,着重对比了暖体假人和空调假人在乘员舱热环境评价中的适用性。最后,基于本文所提出的评价方法,使用空调假人开展实车测试,对乘员舱环境热舒适进行了评价。

    2024年05期 v.54;No.427 33-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铝熔炼炉排烟罩捕集性能分析及优化数值模拟

    乔梦丹;杨洋;王怡;杨春晖;李军;陈虎;

    铝加工厂房熔炼工艺中高温烟尘散发强度大、浓度高,对建筑室内外环境和人员健康危害大。为提高铝熔炼炉局部排烟罩捕集效率,本文研究了排烟罩捕集效率与量纲一排风量(排烟罩排风量/烟尘散发量)的关系;基于消涡原理及气流卷吸特性,提出了排烟罩捕集性能优化方法。研究表明,当量纲一排风量小于3.2时,增大排风量会显著提升排烟罩的捕集效率,为风量经济区。排烟罩几何特征优化后,在风量经济区内烟尘逃逸率降低了20%左右,系统排风量降低了6.1%~44.1%。

    2024年05期 v.54;No.427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工程设计

  • 多联机在超高标准接待项目中的应用

    宋艳勇;洪春芳;

    阐述了某超高标准接待项目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特点,从分析落实业主对该项目的主要设计要求入手,介绍了室内设计参数优化、冷热源方案、系统划分、计算与验算、振动噪声控制、备用性及其他细部设计;重点介绍了三管制热回收高显热多联机+直膨式恒温恒湿新风机组+地暖方案在该项目中的应用,为超高标准接待项目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案例。

    2024年05期 v.54;No.427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技术交流

  •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多联机空调负荷提取及预测方法

    宋文杰;林欣怡;张恒;田喆;牛纪德;夏兴祥;车闫瑾;

    多联机空调实际制冷量通常不等同于房间真实的空调负荷需求,导致基于数据驱动的负荷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往往较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的从实际制冷量数据中提取空调真实负荷数据的方法。案例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空调负荷数据,并能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超短期空调负荷预测模型精度提升10.94%。

    2024年05期 v.54;No.427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增强长短期记忆网络的空气处理系统故障诊断

    陆由付;高鹤;冯雅卫;

    暖通空调空气处理系统具有很强的动态时变特性和批次动态特性,为了能有效地诊断所检测到的故障模式,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增强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能高效识别待辨识故障数据稀疏慢特征的故障诊断模式。在ASHRAE研究项目RP-1312实验数据集上进行的案例研究表明,与相关的故障识别方法相比,该方法在识别空气处理系统故障方面有较大的改进。

    2024年05期 v.54;No.427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负荷电流的综合管廊电缆发热量计算

    庄璐;叶黎明;尹力文;郑月敏;张娟;徐昌鹏;

    综合管廊属于密闭型地下构筑物,廊内敷设的电缆是主要的发热源。准确估计入廊电缆的发热量有助于通风设备的合理选择和工艺的科学设计,避免造成资源和成本的浪费。本文提出了基于负荷电流的电缆发热量计算方法,通过对出变电站母线段电缆进行分析,得到了更为精确的电缆负荷电流。通过计算可知,使用负荷电流进行电缆发热量计算得到的结果比使用载流量进行电缆发热量计算的结果更为准确,且明显减小,可以实现在满足规范要求和功能需要的前提下降低能耗、节约成本。

    2024年05期 v.54;No.427 67-7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题研究

  • 多源分布式换能系统构建理论方法研究与应用

    孙健;吴可欣;王寅武;郝俊红;戈志华;杨勇平;

    “双碳”背景下分布式换能系统以其在低碳环保方面的显著优势逐渐在集中供热领域得到应用。本文针对分布式换能系统中热泵、太阳能集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燃料电池等关键单元提出了单元能耗评价方法,并通过EES软件对各单元进行了热力学建模以定量评价不同单元在不同工况下的经济性,进而提出分布式换能系统的构建方法以获得流程经济性最优化。以此为依据搭建了最优化流程,并以北京地区某小区为例分析了该系统的供暖季性能,最后进行了经济性和碳减排分析。结果表明:室外温度在-10~5℃范围内变化时,该新型分布式换能系统的COP为2.69~4.43,太阳能集热器效率为45.19%~61.87%,燃料电池日发电量为8 047.4~32 228.0 kW·h;与常规热力站相比,该新型分布式换能系统的运行成本节省率为32.66%~53.92%,碳减排率为69.07%~73.29%。

    2024年05期 v.54;No.427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上海地区分户式供暖排放NO_2对室内外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章重洋;李景广;李旻雯;刘帆;

    以上海市区6层居住建筑为例,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室外风速、室外风向、燃气壁挂炉排放等级等因素影响下分户式供暖排放的NO_2的扩散特性,并将模拟结果与现有标准中NO_2浓度限值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自然通风会使壁挂炉排放的NO_2由室外向室内传输,导致室内NO_2浓度超标,壁挂炉排放等级越低,室内外传输导致的超标问题越严重;风向越接近正北,室内和区域微环境内NO_2浓度总体水平越高;建筑顶层污染物浓度最高,底层最低;区域微环境中NO_2浓度分布受壁挂炉排放等级、室外风速和风向等因素影响显著,排放等级越高、风速越大,越有利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稀释。

    2024年05期 v.54;No.427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层建筑典型气象年数据竖直修正方法研究

    李红莲;李成旺;雷嘉翔;尚力;

    进行建筑能耗评估应考虑气象数据在竖直方向上的变化,目前的典型气象年(TMY)数据是基于地面观测数据获得的,无法很好地满足高层建筑的设计需求。本文基于上海宝山站的探空气象数据,提出了不同高度处TMY数据的修正方法,比较了修正后的TMY数据与实际气象数据的负荷模拟结果。结果表明:修正后的TMY数据的模拟结果与真实数据模拟结果的差异为3.65%~13.42%,且变化趋势一致;相较于地面观测处TMY数据的模拟结果,冷负荷准确度提高了2.37%,热负荷准确度提高了4.06%。

    2024年05期 v.54;No.427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浴室热湿环境与洗浴行为研究

    徐爽;彭金湛;曲绍鹤;钱晓林;周翔;罗茂辉;

    对上海地区住宅浴室热湿环境进行了实地测量,分析了浴室热湿环境特征,并通过网络问卷调研了典型人群的洗浴行为。结果表明:浴室热湿环境受洗浴行为影响明显,淋浴开始后空气温度迅速升高,相对湿度接近饱和状态,淋浴结束后相对湿度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至初始状态,与常规居家场景相比,洗浴过程中的浴室热湿环境偏离常规热舒适区;夏热冬冷地区居民洗浴行为受季节影响明显,淋浴水温冬季偏暖(43.3℃左右)、夏季偏凉(一般36~40℃);洗浴频次以1天1次或2天1次为主;洗浴时长夏季多为5~10 min、冬季多为10~20 min。本文还探讨了浴室环境改善措施和浴室热舒适的特殊性。

    2024年05期 v.54;No.427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热压作用下新风系统水力工况分析方法研究

    董明;朱杰;张家亮;张幸锵;

    热压作用导致通过竖直立管送风的空调新风系统水力失调且并联管路阻力不平衡,无法计算管网阻抗及进行水力工况分析,针对该问题提出了适用于热压作用下的新风系统水力工况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整体管网看作并联的各末端通风支管虚拟闭合环路,求解压阻平衡方程组,拟合了各闭合环路与管网的特性曲线方程,确定了虚拟闭合环路阻抗,实现了热压作用下管网流体流动及流量分配规律的描述。计算中考虑了管网流量与摩擦阻力系数、局部阻力系数的耦合关系。以某办公楼新风系统为例,利用环路阻抗方法对热压作用下管网的水力工况进行了分析,其计算结果与方程组迭代计算结果相吻合,表明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

    2024年05期 v.54;No.427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表面张力模型对水平椭圆管外降膜流动传热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

    王茂祥;李琼涛;齐迪;赵创要;姜俊敏;

    采用VOF方法对水平椭圆管外降膜流动和换热进行了二维数值分析。研究了4种椭圆管管型在不同表面张力模型下的降膜流动和换热问题。结果表明,在椭圆管近壁处存在极薄的层流底层,对换热影响很大;在滞止区,流体涡流导致壁面换热系数波动较大。同时发现在椭圆管外降膜流动计算中,表面张力不可忽略,连续表面力(CSF)模型和连续表面应力(CSS)模型均能较好地体现椭圆管的壁面流动和换热情况,但CSF模型在上下滞止区的计算更为准确。此外,椭圆度对壁面传热系数影响也较为显著。椭圆度增大,换热增强,特别是当周向角θ=20°~180°时,换热增强尤为明显。

    2024年05期 v.54;No.427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生理参数的关节局部热感觉预测方法

    何志强;殷勇高;赵兴旺;陈鑫;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局部热舒适,尤其是关节部位的热感觉。生理参数和环境参数分别是影响人体热感觉投票(TSV)的直接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现有基于生理参数和环境参数建立的局部热感觉模型可以实现对局部位置热感觉的预测,但对关节局部热感觉的预测精度不高。因此,本文首先基于局部皮肤温度建立了适用于关节部位的局部热感觉模型,并引入皮肤电反应(GSR)和决策树模型,以提高局部热感觉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局部皮肤温度、GSR构建的局部热感觉模型可以预测关节等局部敏感位置的TSV,采用的决策树方法可用于判定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偏差量的修正方向。当模型预测值和TSV实际值之间偏差在±0.5以内时,平均预测准确率在80%以上;引入GSR修正项模型的预测结果比仅采用单一局部皮肤温度构建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提高了9.1%。该模型可准确预测关节局部热感觉,从而提高人体局部的热舒适性。

    2024年05期 v.54;No.427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夏季老年人典型局部皮肤温度的确定及其应用

    郑国忠;贾锐麟;王雅静;戈萌;高月芬;

    为探究夏季老年人皮肤温度特征,快速判断老年人热应激状态,选择保定市某老年公寓24名老年人为受试者进行现场测试,获取1 900组环境-生理指标数据。分析夏季不同环境温度下老年人11个局部皮肤温度分布特征,基于局部皮肤温度的环境敏感性和局部皮肤温度之间的相关性,选择1个典型局部皮肤温度,最终提出典型局部皮肤温度在现场测量中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手背温度的环境敏感性最高,与其他局部皮肤温度最为显著相关,手背温度为典型局部平均温度;平均皮肤温度与手背温度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手背温度对应的热应激分级区间为无或轻度[35.6℃,35.8℃]、中度(35.8℃,36.8℃]、重度(36.8℃,39.1℃]。通过测量手背温度,可快速估算均匀及稳态环境下的平均皮肤温度和评价老年人热应激状态。本研究可为实际现场快速判断老年人热应激风险提供参考。

    2024年05期 v.54;No.427 124-12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简讯

  • 《暖通空调》2024年下半年增刊征稿启事

    <正>关于《暖通空调》增刊《暖通空调》杂志创刊于1971年,是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协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3)、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是中国暖通空调行业的权威期刊,

    2024年05期 v.54;No.427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2024(第七届)绿色工厂厂务大会暨新产品博览会

    本刊;

    <正>一、大会背景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战略部署,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了给液晶光电、光伏太阳能、锂电新能源、半导体、精密仪器、汽车、制药等先进工业提供洁净环控与节能、纯水废水处理、智能运维、

    2024年05期 v.54;No.427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验室

  • T/CALAS 100—2021《实验动物 绿色实验动物设施评价》编制介绍

    王清勤;赵力;范东叶;吴伟伟;仇丽娉;王博雅;范红亚;

    本文介绍了T/CALAS 100—2021《实验动物绿色实验动物设施评价》标准的编制背景、主要技术内容、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特点等方面内容。该标准以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推动实验动物设施绿色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对实验动物设施全寿命周期内五大性能的综合评价进行约束和引导。

    2024年05期 v.54;No.427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通风大系统消毒效果的验证与评价

    陈鑫;李晓斌;魏徵;李佩儒;张志伟;张立国;郭建宏;

    简要介绍了目前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空间及配套设备终末消毒常用的消毒模式。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制定消毒验证方案对某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通风大系统消毒效果进行了验证与评价,并对实验室终末消毒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终末消毒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4年05期 v.54;No.427 134-13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热管热回收在实验室空调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初春玲;

    从热管技术分析出发,以某实验室改造项目为例,介绍了采用热管热回收解决结露问题的应用方案,就热管热回收节能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得到了对于新风量较大的实验室,热管能够兼顾节能和防结露的结论。

    2024年05期 v.54;No.427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变风量控制的受控环境压差控制应用研究

    夏本明;姚治;杨九祥;王非;

    压差控制是受控环境气流控制的核心部分,能为实现定向气流的控制目标和提升实验室整体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基于围护结构气密性特征、压力梯度控制需求、快速扰动源等因素,以普通实验室、普通洁净室和气密性生物安全实验室为例,对变风量下的余风量控制、直接压差控制、串级控制3种压差控制方式的适用性、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对空气渗透特性方程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普通实验室和普通洁净室的围护结构孔口和缝隙处空气流动接近于湍流状态,流动指数n可取0.5;气密性实验室的围护结构缝隙长度和水力直径的比值较大,层流占主导地位,流动指数n取值趋近于1.0。

    2024年05期 v.54;No.427 144-14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某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

    徐振科;

    本文介绍了设置B2型生物安全柜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常用的2种变风量模式。结合北方城市某实验室项目特点,通过对项目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率、实验室最小送风量、生物安全柜排风量的分析,得出2种变风量模式能耗对比公式,从而优选出适合项目的变风量模式。

    2024年05期 v.54;No.427 150-1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20—2023年全国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现状分析

    陈震;李思思;李晶;施唯;赵赤鸿;

    为了解2020—2023年全国一级、二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现状,探讨实验室备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有效措施,促进实验室监管工作的开展,收集了各省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出台的有关实验室备案管理办法,对2020—2023年全国各省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按照不同地区、不同隶属系统,梳理分析了各省实验室备案现状。结果显示:部分省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出台有关实验室备案管理办法时间较早,但未及时更新;2020—2023年全国实验室备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年二级实验室备案率大于一级实验室,实验室备案数量和备案率在地区、隶属系统之间有差异。建议及时更新与完善实验室备案管理办法,加大对需要备案实验室的主管部门法律法规宣贯力度,强化备案工作,健全监管模式,促进实验室网络构建,提高监管水平。

    2024年05期 v.54;No.427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供热技术

  • 声波法在直埋供热管道泄漏检测中的工程应用

    郭帅杰;张立申;李成;穆连波;王随林;鲁军辉;

    利用声波法对城市内2段直埋供热管道的泄漏情况进行非开挖式工程实测,分析了不同工程条件下的泄漏声波信号特征,并采用傅里叶滤波进行声波振动信号的降噪处理。研究表明,傅里叶滤波可有效提升泄漏定位精度,实测漏点定位误差小于2%,基于傅里叶滤波降噪的声波法直埋供热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2024年05期 v.54;No.427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水-冰相变凝固换热与热泵耦合供热系统实验研究

    张昌建;马占辉;罗景辉;李沛源;

    针对河北山区农村水源不足、地源钻井成本高、太阳能不稳定、造价高、没有合适的热泵低温热源等问题,研发了水-冰相变换热器;利用水的相变潜热作为热泵的低温热源,设计了水-冰相变凝固换热与热泵耦合供热系统,搭建了实验平台,经测试平台运行稳定可靠。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到系统性能系数在2.87~3.42之间。研究结果可为解决河北山区农村供暖问题提供参考。

    2024年05期 v.54;No.427 166-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供热企业一次管网热损失分析及对策研究

    郭明宇;祖国刚;

    一次供热管网作为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输送热介质过程中会产生热损失,影响供热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经分析得出,供热管网热损失包括失水热损失和自然散发热损失;从热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构建了热损失计算模型;以供热企业运行数据为基础,计算了企业一次供热管网总热损失;对热损失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关建议措施,为供热企业热损失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持。

    2024年05期 v.54;No.427 173-17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