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之点;石邢;杨峰;
基于局地气候区(local climate zone, LCZ)背景气象条件,借助ENVI-met和EnergyPlus终端耦合模拟,评估了夏、冬季垂直绿化的降温、增湿和节能效应。结果显示:在热岛效应和相对湿度差异分别为1.4℃和5.3%的微气候影响下,垂直绿化的降温和增湿最大差异分别为0.16℃、1.1%;夏季垂直绿化单日节能量约132~278 W·h/m~2(5.7%~11.7%),全年节能量被冬季所增加的能耗部分抵消,节能率仅为3.2%~6.3%,其中92%来自植被遮荫,8%来自降温,而增湿对于节能效应则主要为负面影响(-11%)。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微气候作用下垂直绿化响应机制及节能潜力的理解,为垂直绿化设计应用提供支撑。
2024年03期 v.54;No.425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传岭;王聪聪;陈红兵;牛沙沙;
为了研究送风口和回风口位置对室内流场结构的影响,本文搭建了采用多条缝对置撞击送风的通风缩比模型实验平台,利用激光粒子测速技术研究了等温和非等温工况下多条缝通风空间中不稳定气流场的速度和湍流信息。结果表明:等温和非等温工况下,送风口截面的流场速度、湍动能和涡量的空间分布类似,最大值分别可以达到1.3 m/s、0.1 m~2/s~2和60 s~(-1),射流碰撞形成2个大尺度涡旋,造成流场结构不稳定;CS4.5截面,流场速度、湍动能和涡量最大值分别可以达到0.9 m/s、0.04 m~2/s~2和30 s~(-1);CS3.5截面,速度与涡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近壁面附近,分别为0.42 m/s、8 s~(-1),湍动能最大值出现在截面中间位置,为0.13 m~2/s~2,且流场中形成了大规模的涡旋;非等温工况下,送风口截面和CS3.5截面中小尺度涡旋增加,大尺度涡旋减少,热羽流抑制了大尺度流场结构,增加了小尺度流场结构。
2024年03期 v.54;No.425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岳英俊;闫增峰;倪平安;郎嘉琛;姚珊珊;
为了提高地道风系统的换热性能,建立了地道风系统换热理论模型并进行了验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换热效率、换热量和性能系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通风时间、空气流速、地道当量直径、地道长度、土壤类型和地道埋深对地道风系统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道当量直径对不同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是影响换热性能的最关键因素;试验条件下系统换热性能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空气流速3 m/s、地道当量直径0.3 m、地道长度90 m、土壤类型砂岩,该组合下系统换热效率为70%,换热量为2 550 W,性能系数为8.94。
2024年03期 v.54;No.425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禹名;曹国庆;冯昕;戎戈;吴延鹏;
随着集成电路线宽的减小,电子工业洁净室中的气态分子污染物呈现出浓度低、种类多的特点。极低分压条件下,气态分子污染物在活性炭基化学过滤器中的竞争吸附机理尚不清楚。本文基于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和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了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下活性炭对低浓度SO_2和丙酮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活性炭对SO_2和丙酮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相对湿度的增大变化不明显;SO_2和丙酮同时存在对活性炭的初始吸附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2024年03期 v.54;No.425 86-9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俊兰;张鑫;王林秀;韩一飞;杜雨帆;
为了研究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热泵系统(TCISE),基于夹点建立了TCISE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及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冷却水进水温度从25℃降低到15℃时,最优高压压力从9.3 MPa降至8.8 MPa,降低了5.4%,最大COP从3.83提升至4.27,提高了11.49%;TCISE存在临界冷却水出水温度和临界冷却水质量流量,当冷却水进水温度一定时,在出水温度低于临界出水温度或质量流量高于临界质量流量时,系统COP保持不变。
2024年03期 v.54;No.425 92-9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胜凯;杨柳;高斯如;翟永超;
以西安地区6栋典型开放式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热环境参数测试和主观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现场调研,分析了实际办公建筑中人员的热舒适需求,并将调研结果与现有标准及其他气候区现场研究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西安地区夏季办公建筑受访者的中性温度为25.4℃,偏好温度比中性温度低0.2℃,80%可接受温度上限为28.2℃。
2024年03期 v.54;No.425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晨;龚剑;田瑛文;陈璐丝;钟延芬;
以南昌某高校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测量了夏季夜间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O_2浓度等环境参数,并对26名受试者睡前和醒后的主观环境评价及睡眠质量进行了调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测量和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睡眠状态与睡前清醒状态热中性温度都为25℃,睡眠状态有比清醒状态更宽的可接受温度范围;宿舍夜间CO_2浓度较高,醒后室内空气品质满意度比睡前显著降低,应适当增强通风;睡眠期间较高的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和CO_2浓度都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夜间凉爽且通风良好的室内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睡眠质量。
2024年03期 v.54;No.425 105-110+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伍经纬;郑文科;王玉;姜益强;
核岛冷链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存在余量值过大、运行能耗高、调节控制笨重等问题。为了降低核电的成本,本文基于“华龙一号”某厂房实际通风空调系统,建立了主要能耗设备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系统节能优化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使用遗传算法研究了通风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的优化效果。分别计算了2种优化方案在负荷率变化和高温与常温末端负荷比不同时,系统整体及各设备能耗情况。结果表明:单台冷水机组运行,高温与常温末端串联的系统形式节能率为14.1%,但随着末端负荷比的增大,节能率降低;单台冷水机组运行,高温与常温末端串联、高温末端额外增加高温冷水机组的系统形式在负荷比为2时节能率为17.2%,节能效果优于方案1的12.2%。
2024年03期 v.54;No.425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