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140801

科技综述

  • 基于浸没式液冷的锂电池热管理研究进展

    江毅;李超恩;温小栋;于航;刘东京;

    电池热管理系统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随着电池能量密度和放电功率的提高,传统散热方案已无法满足当前电池散热的要求。浸没式液冷电池热管理系统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和动力系统的高效热管理解决方案之一,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锂离子电池浸没式液冷技术,包括单相浸没式液冷和两相浸没式液冷;探讨了冷却液种类、排布方式、流速、压力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及浸没式液冷效率的评价方法。同时,分析了目前浸没式液冷技术在电池热管理中的行业趋势。最后,对于浸没式液冷在锂电池热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为开发更高功率、更安全和更持久的电动汽车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54;No.424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学术探讨

  • 人工环境中“舒适”的医学意义——关于舒适与健康的思考

    胡松涛;鹿铭理;张晓霞;刘国丹;王刚;王海英;李慧;

    当今社会,人工环境的营造日渐受到重视。室内环境不仅应满足舒适性的要求,更应考虑其动态变化对人体健康与免疫力的潜在影响。本文以人居环境营造为出发点,结合已有的文献研究与中西医观点,首先列举了外部环境对人体健康及体内环境的影响,其次介绍了“舒适”营造对提高机体健康水平的作用,最后从宏观上阐述了物理环境中“舒适”对人体健康的医学意义,为本专业同医学的交叉研究提供新思路。

    2024年02期 v.54;No.424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原太阳能供暖蓄热系统保温及容积设计方法

    王登甲;刘慧;殷庭强;张睿超;刘艳峰;

    针对西藏高原强太阳辐射、大温差及低气压的特殊气候条件,分析了高原太阳能蓄热体的热损失特征,归纳了典型高原地区的阴天概率分布,计算了当地太阳辐射规律与建筑热负荷规律。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了太阳能供暖蓄热体的年热损失量与集热蓄热比、蓄热容积之间的函数关系,推荐给出了适宜于高原地区的保温材料及不同蓄热模式下的保温厚度,并给出了不同蓄热周期、不同供暖末端热媒温度的蓄热容积推荐值,结果可供高原太阳能供暖蓄热系统精细化设计参考。

    2024年02期 v.54;No.424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北京地区办公建筑室内典型污染物日均浓度与工作时均浓度对比分析

    厉明;韦古强;乐辰前;迟洪均;朱基诚;刘聪;李婷;

    以办公建筑为代表的具有明确作息规律的建筑中,以污染物浓度24 h平均值作为室内污染物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尚不清楚。本文以北京某办公建筑为对象,利用为期1个月的室内CO_2和PM2.5浓度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了24 h日均浓度和工作时均浓度(07:00—19:00)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照我国GB/T 18883—2022,室内CO_2和PM2.5日均浓度的超标率小于2%,但工作时均浓度的超标率远高于日均浓度(1.25~20倍)。日均浓度与工作时均浓度之间存在较大偏差,PM2.5相对偏差的最大值为0.45,中位值为0.14;CO_2相对偏差的最大值为0.34,中位值为0.04。对照我国标准,室内CO_2的漏判率为100%,错罚率为0;室内PM2.5的漏判率为62.3%,错罚率为19.7%。错罚率和漏判率与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密切相关,随着浓度标准的提高,即浓度限值减小,错罚率和漏判率均下降。因此,针对实际办公建筑的空气质量评价,应当同时关注污染物的工作时均浓度而非仅采用24 h日均浓度,并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和浓度限值。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更加准确、有效地评价办公建筑的空气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02期 v.54;No.424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内固定排放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应用现状和问题初探

    郁丹;唐人;王艾荣;

    碳监测是我国“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我国“双碳”目标落地的重要技术方向。随着碳监测技术的发展成熟,固定排放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逐渐具备了推广的条件。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结合当前我国相关政策要求和标准发布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碳监测管理的相关建议。

    2024年02期 v.54;No.424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封闭空间CO_2浓度限值及呼吸空气供应

    杨悦;马临川;

    通过分析封闭空间内CO_2浓度限值及其与呼吸空气供应量的关系,确定了紧急情况下向空调系统提供的呼吸空气量,并结合项目实例介绍了呼吸空气系统方案。

    2024年02期 v.54;No.424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工程设计

  • 武汉光谷大悦城高效制冷机房设计总结与探讨

    印传军;吴兆武;魏庆芃;陈焰华;

    从负荷计算、冷源设备配置、输配系统、控制策略等方面介绍了武汉光谷大悦城购物中心高效制冷机房的设计。该项目采用一级泵变流量系统,制冷机房全年平均设计能效比为5.2,制冷机房运行能效比达到5.54。对高效制冷机房能效比进一步提升的路径和手段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2024年02期 v.54;No.424 36-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大型多层地下空间空气品质控制及整体性系统设计初探

    钟乐;

    通过分析大型多层地下空间项目中车库及快速公共交通区域湿度大、易结露且有害物浓度超标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兼顾安全性、舒适性及节能性的空气品质控制策略。依据整体建筑的实际使用需求与实施条件,介绍了与地上建筑相适应的真空垃圾统一收集系统、集中冷热源系统等整体性系统。以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为前提,初步探究了大型多层地下空间空气品质控制及整体性系统的设计技术措施。

    2024年02期 v.54;No.424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某有机化学实验室项目通风空调系统设计

    吴玲红;

    有机化学实验往往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有效的通风空调系统可以避免有害物泄漏,以保证实验人员在工作环境里的安全和健康。不同的有机化学实验室要求不同,其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也有相应的不同要求。合成实验室通风量大,但对房间温湿度要求不高;分析仪器实验室中仪器设备较多,发热量较大,且对环境温湿度有一定的要求。本文结合某实际工程,对不同功能化学实验室通风量的确定、新风送风温度及空调设置情况和通风系统控制进行了介绍。

    2024年02期 v.54;No.424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调适运维

  • 上海市某超高层办公楼空调系统调适

    董国强;江吉华;蔡正乾;

    通过详细检测上海市某超高层高档办公楼项目的空调供热系统和制冷系统的运行状况,确认了锅炉、冷水机组和相应水泵等设备运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空调系统调适,在不进行设备改造的情况下,通过整改设备运行问题和调整自控程序,解决了大楼冬季空调供热功能失灵的问题,并提高了制冷系统的节能性。根据新建和既有公共建筑机电系统调适项目的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为其他项目空调系统的运行调适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54;No.424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技术交流

  • 智慧供热系统低碳运行的设计与研究

    席江涛;聂诚飞;查波;

    先进的控制系统是保证区域供暖系统精准管控和节能运行的关键。因此针对能源管控中心和各换热站及其二次侧输配管网建立智慧供热系统,实现区域供暖系统的智慧和低碳运行。该系统首先在软件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各换热站及其二次侧输配管网的主要调节设备进行基于负荷预测的分布式优化提前联动控制策略设计研究;然后在硬件层对现场设备的监控和分布式控制架构进行设计;最后在网络层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完成数据传输方案的设计,将软件层控制策略与硬件层监控设备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在实际工程中对该智慧供热系统的运行进行调试,能够满足运维人员对系统运行的智慧化需求和末端用户的热舒适需求,实现区域供暖系统的节能低碳运行。

    2024年02期 v.54;No.424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能效分析及系统配置探讨

    吴东兴;邓宫昊;王金雄;

    提出了一种以整个供暖季为时间跨度的空气源热泵制热能效评价方法,得到了相对客观准确的空气源热泵系统供暖季综合能效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评价方法有助于多能互补的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经济分析、合理配置、控制策略优化提升。

    2024年02期 v.54;No.424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通风系统不同阀门调节对固化线房间负压和风量的影响研究

    刘思涵;王启迪;魏刚;闫征;王寅;

    在核设施中,为了保证设备室、热室释放的气载放射性物质不向周围房间扩散,需要使房间维持一定的负压。通过调节进、排风管道上的阀门,可以使进、排风量保持一定的差值,从而满足房间的负压要求。本文以某核化工项目固化线房间通风系统为例,利用FLoMASTER软件建立了通风管网模型。通过调研得到了系统中风机的特性曲线及过滤器的阻力特性曲线,模拟分析了调节不同阀门对固化线房间负压和风量变化的影响。

    2024年02期 v.54;No.424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征稿启事

  • 《暖通空调》2024年上半年增刊征稿启事

    <正>关于《暖通空调》增刊《暖通空调》杂志创刊于1971年,是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协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3)、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是中国暖通空调行业的权威期刊,在行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暖通空调》每年12期正刊之外,另出版2本增刊,增刊有正式刊号,可在知网等数据库检索。

    2024年02期 v.54;No.424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题研究

  • 严寒地区被动房室内环境与供暖能耗后评估

    薛庆雯;王昭俊;蒋逸帆;

    对严寒地区某被动房示范项目的室内环境和供暖能耗进行了后评估,并与位于同一小区的普通住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被动房高性能的围护结构可有效提高室内操作温度,且由于设置了机械通风系统,可有效稀释室内CO_2浓度;被动房供暖季室内PM2.5浓度超标,新风系统对细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满足要求;被动房供暖实际运行能耗高于超低能耗建筑年供暖耗热量指标,偏差达到33.6%。

    2024年02期 v.54;No.424 72-7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距离地下综合管廊局部通风强化换热效果研究

    尹海国;王烁焱;邓鑫;康云飞;

    现有的地下综合管廊通风散热方法主要为换气次数法。当管廊长度增加时,要满足规范规定的廊内温度不高于40℃的要求需要非常大的换气量,并会导致管廊前端区域过冷,整体散热效果并不好。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长距离地下综合管廊的局部通风方式,使用CFD方法建立了局部通风数值模型,通过缩尺模型实验验证了其准确性。对增设射流风机后形成的局部通风气流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总送风量相同的情况下,设置射流风机能够改善管廊局部热环境,在本文所研究工况下,局部截面平均温度降低了0.5℃。对比研究发现:管廊进口风量和射流风机风量之比对管廊内热环境影响不大;风机射流角度对管廊内热环境的优化具有显著影响,射流角度为90°时管廊后端截面平均温度相比0°、45°分别降低了0.41、0.33℃,90°为最优射流角度。

    2024年02期 v.54;No.424 78-8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北京高校宿舍供暖前后室内热环境变化及其对学生睡眠热舒适的影响

    樊颖;张晓静;周锦玥;谢静超;刘加平;

    为探究供暖前后宿舍内热环境差异及其对学生睡眠热舒适的影响,在北京某高校实地调研了8个不同朝向宿舍的室内热环境,并采用问卷调研和睡眠手环监测结合的方式获得了16名高校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表明:供暖前宿舍内夜间平均温度为(18.6±1.1)℃,供暖初期为(20.2±1.4)℃,满足标准要求;实测期间宿舍夜间相对湿度高于30%,满足舒适度要求;床褥系统总热阻约为3.5~4.9 clo,其中,睡衣热阻大约为0.03~0.40 clo;供暖初期受试者睡前热中性温度为18.0℃,可接受温度范围为16.0~19.8℃,早晨醒后倾向更暖的环境;睡前热感觉与睡眠质量存在显著关联,当受试者睡前热感觉偏暖时,睡眠满意度及深睡眠比例较高,有利于睡眠。

    2024年02期 v.54;No.424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重庆地区近10年住宅环境因素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关联变化

    杨婷;杜晨秋;要颖慧;李百战;

    基于2010年和2019年重庆地区住宅环境与儿童健康重复大样本横断面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比分析了10年前后住宅环境因素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关联变化。结果显示:与10年前相比,很多与儿童过敏性疾病显著相关的因素在10年后并未呈现显著性,如住宅位置、住宅建筑类型、住宅建筑面积、怀孕期间重新装修、卫生间安装有机械通风设备;部分对儿童过敏性疾病无显著影响的因素在10年后调研中显著增加了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风险,如室内购置新家具、住宅周边环境为工业区、儿童卧室墙壁材料使用乳胶漆(与石灰、水泥相比);10年后住宅周边环境为商业区不再显著增加儿童成长期患过敏性鼻炎和现患鼻炎症状的风险,但会显著增加儿童成长期患湿疹的风险,而夜晚降低儿童卧室通风频率降低了儿童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研究结果可为认识住宅环境变化对儿童过敏性疾病影响的关联关系及改善儿童住宅居住环境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2024年02期 v.54;No.424 91-9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群体热感觉和区域占用率的多区域变风量空调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赵乙凡;李威;姜昌伟;

    为优化多区域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性能,同时使室内环境满足人员的热舒适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群体热感觉和区域占用率的多区域变风量空调系统优化控制方法。根据室内人员的群体热感觉和各区域内的人员数量,采用调控算法调整室温设定值,进而调整各控制区域的末端送风量。搭建了仿真平台,对该控制方法与传统控制方法从控制效果、人员热舒适性、空调系统能耗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群体热感觉后,该控制方法相较于传统控制方法空调系统节能率为7.5%以上;若同时考虑群体热感觉和区域占用率,该控制方法的节能率高于8.5%。

    2024年02期 v.54;No.424 98-10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筑热羽流影响下空气污染物跨楼层扩散特性

    王佳齐;杨锋;赵青霞;黄远东;崔鹏义;

    采用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以单侧通风6层建筑为研究对象,考虑水平来流和太阳辐射引起的近壁面热羽流的耦合作用,探究了不同理查德森数Ri下建筑壁面热流运动、温度分布及污染物在竖直方向的跨楼层扩散传播特性。研究表明:当Ri≤5.64时,水平风力占主导,建筑2/3高度以下迎风面有明显的下行及向两侧的流动,1层释放的污染物对2层及以上楼层几乎没有影响,此时归一化净逃逸速度NEV~*基本保持不变;当Ri>5.64时,壁面热浮升力作用不能被忽略,随着Ri的增大,NEV~*明显增大,表明有更多污染物从1层室内扩散出来,沿迎风面向上运动的热流对高层室内产生影响,导致污染物跨楼层传播的风险增大。

    2024年02期 v.54;No.424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轨道交通

  • 地铁车站弱电设备间设备发热量确定方法

    王艳;篮杰;李国栋;王海涛;

    介绍了一种地铁车站弱电设备间设备发热量确定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弱电设备发热量实测数据与模型预测数据相互验证,可以有效提高弱电设备发热量确定结果的准确性。研究了室内气温、地铁是否运营、设备额定功率和车站类型等因素对设备发热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间接测量和预测模型的地铁车站弱电设备间设备发热量确定方法可以提高和保障设备发热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室内气温会显著影响设备外表面和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及围护结构内表面热流密度,但对设备外表面热流密度的影响较小;地铁是否运营对弱电设备间设备发热量有较大影响,地铁运营期间设备发热量大于非运营期间;设备额定功率对弱电设备间设备发热量峰值有较大影响,车站类型和建筑面积对设备发热量峰值的影响很小。

    2024年02期 v.54;No.424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铁隧道全年逐时温度计算方法

    张越;栾承志;李晓锋;

    采用STESS模拟方法得到基础工况下的地铁隧道全年逐时温度,观察其特征总结得出地铁隧道全年逐时温度预测模型的函数形式,全年逐时温度为日均温度叠加日逐时温度波动,其中日均温度为正弦型函数,日逐时温度波动为时刻的分段函数。对于考虑不同影响因素的工况进行了计算,通过响应面法给出了预测模型中年均温度、月均温度振幅和白天高峰期的温度波动值3个重点参数的预测公式,从而得出考虑了乘客人数、车厢质量、制动回收系数、土壤导热系数和单位体积热容这5个影响因素的地铁隧道全年逐时温度预测模型。

    2024年02期 v.54;No.424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地铁车站月平均气温随运营年限演化特性

    王丽慧;曾宪明;张雨蒙;郑懿;宋洁;

    建立了地铁车站空气热平衡理论模型,基于区间隧道空气温度和车站围岩土体蓄放热量,得到车站月平均气温在运营初期、中期和远期的逐年演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铁车站运营年限的增长,月平均气温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运营第15年较第1年,车站月平均气温在1月温升最低为3.1℃,8月温升最高为10.6℃;在现有地铁行车密度随运营年限增大的运行模式下,地铁车站运营初期行车密度仅为15对/h,夏季车站最高气温出现在第5年,为26.4℃,远低于夏季站厅站台空调设计温度平均值29℃,所以运营初期车站空调系统提供的冷量远大于车站的冷负荷需求,初期车站空调系统存在一定的节能空间。

    2024年02期 v.54;No.424 125-13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数据中心

  • 贵阳某数据中心多种空调形式的应用分析

    王晨平;魏俊旗;吴玲;王克勇;陈璐;

    以贵阳某数据中心为研究载体,通过对工程概况、气候条件、资源条件、空调原理和技术方案的分析,对比探究了各空调方案的机柜出架数量、节能性和经济指标。结果表明:磁悬浮蒸发相变冷却空调方案建设投资高,但能够大幅度提高机柜出架数量和项目收益;该空调系统全年耗电量较少,但水资源消耗大。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方案的节能性最优,但是机柜出架数量最少,单位功耗造价高,利润率低。水冷式冷水空调方案节能性差,机柜出架数量较少,但建设投资低。

    2024年02期 v.54;No.424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据中心局部电能利用效率测算方法与实证研究

    陈策;于贤;

    针对数据中心不同分区电能利用效率(PUE)的测算需求,确定了分区内能耗构成,包括IT设备能耗、空调末端分摊能耗、冷源系统分摊能耗、供配电系统分摊能耗和其他系统分摊能耗。通过建立5个能耗指标的测算模型,最终形成了数据中心局部电能利用效率(pPUE)的测算方法,并选取了数据中心典型机房开展实证研究,为数据中心能耗指标监测和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

    2024年02期 v.54;No.424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某金融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设计

    朱傲;宋海峰;郭志成;高景;刘彬;

    介绍了内蒙古地区某金融数据中心采用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和风冷冷水系统的双冷源空调系统工程案例。结合内蒙古地区的气候条件,对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了阐述,并对系统节能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在内蒙古地区实现电能利用效率(PUE)和水资源利用效率(WUE)的“双低”目标。利用仿真软件对机房内的气流组织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机房内空调无论在哪种工况下运行,房间温度皆分布均匀。机房热环境评价指标参数中,供热指数(SHI)值接近0,回热指数(RHI)值接近1,机房气流组织良好,空调送风效率高,机柜无热点。

    2024年02期 v.54;No.424 142-14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